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人们亦更加关注其文化、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实现。旅游业综合效益的发挥依赖于社区,社区参与成为旅游发展的衡量标准和最终归宿。对于节庆旅游发展亦是如此,社区参与是节庆属性的本质要求,其参与程度与节庆旅游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尽管一些学者对社区参与节庆旅游开展了研究,但多集中在城市、大规模节庆活动,对于地域性、小型节庆关注较少。本文选取现代农业节庆作为研究对象,以泰安肥城品桃节为例,探讨社区参与的相关问题。本文以节庆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进行了现代农业节庆、社区参与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同时,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表象理论以及推——拉理论的指导下,以泰安肥城品桃节为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农业节庆举办地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社区参与意愿,但参与层次较低,处在诱导参与、组织参与阶段,参与程度尚有较大拓展空问。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其做出参与决策的重要基础,通过运用SPSS软件包因子分析、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工具,探究了农业节庆举办地居民对农业节庆社会文化、环境、经济、总体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总体而言,社区居民对节庆旅游影响以正向感知为主,但在贫富差距、社区投资等软环境改善、利益分配机制方面存在负向感知。居民对于旅游积极影响的总体判断与目前农业节庆举办地社区参与程度较低的现状产生了矛盾,社区参与的实现是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社区参与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存在的现实性制约因素,构建了社区参与推——拉模型,本文认为通过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同时消除制约性因素影响,才能使社区参与程度实现质的提升。论文最后,通过梳理和借鉴节庆旅游参与模式、乡村旅游参与模式,提出了现代农业节庆多方联合的社区参与模式以及“以节带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发展路径;认为应该通过统筹节庆举办地软、硬件环境改善,实现农业节庆与乡村旅游统一发展,增加居民可参与项目来进一步提升社区参与水平,并就完善相应教育培训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提出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