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门碳排放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2个样本国家的数据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作为中国的第二大碳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17%。(本研究所指的农业部门碳排放为CO2、CH4、N2O三种温室气体折合成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的排放量。)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中国农业低碳化发展进程,这对中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承诺的意义重大。国内学者主要基于中国农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实际情况,研究重点集中于中国及各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或碳生产率)的测算与地区比较,以及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识别,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农业低碳化进程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目前学术界基于国际背景的研究文献甚少,而国际经验也可为中国农业低碳化进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鉴于此,本研究首先论述农业部门碳排放的生态机理,并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3E系统理论、EKC曲线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农业碳排放效率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基于WIOD数据库、WDI数据库、OECD数据库、FAO数据库的数据,考虑样本国家经济结构、农业产业发展阶段和产值规模的差异,对32个样本国家(包括19个发达国家和13个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增加值、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进行比较分析;再次,基于Kaya恒等式和LMDI模型,明确碳源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碳排放效应对32个样本国家农业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利用Tapio模型明确32个样本国家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并比较;最后,基于含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32个国家农业部门、2001-2014年的碳排放效率,同样考虑样本国家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发展阶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利用面板probit模型识别农业部门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与启示包括:(1)基于碳排放强度的碳减排责任谈判,符合中国农业部门的发展利益。中国农业部门碳排放总量于1979年成为全球第一并延续至今,但碳排放强度由2000年的4.28kgCO2e/$100million下降至2014年的0.87kgCO2e/$100million,仅高于日本和希腊,低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样本,从碳排放强度参与全球农业碳减排谈判将处于优势地位。(2)从碳排放效率角度看,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丹麦的低碳农业政策和经验做法,可作为中国农业部门碳减排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点标杆,理由是:样本国家中,仅日本(1.16)、澳大利亚(1.13)、加拿大(1.09)和丹麦(1.07)的碳排放效率平均值高于中国(1.06)。(3)农业主管部门应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生鲜农产品销售以壮大农业产值规模,做实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内涵以真正提升经营主体的技能,并继续提升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程度,理由是: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和机械化程度对样本国家农业部门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中国农业部门当前的紧迫任务是保证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协调好碳排放效率提高和保障环境安全,理由是:农业产业规模扩张是“双刃剑”,规模扩大有助于农业部门实现规模经济而提升碳排放效率,但基于LMDI模型的农业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经营规模扩张是农业碳排放增长的促进因素。(5)从32个样本国家总体看,牲畜养殖、农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是农业部门碳排放的重要源泉,2014年占样本国家农业部门碳排放总和的比重分别为38.88%、34%、16.55%。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主要包括:第一,帮助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明确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在样本国家中的位置,为农业碳减排责任的国际谈判提供依据;第二,计算和比较世界农业主产国的碳排放效率,明确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国际位置,有助于确定现阶段和未来可学习与借鉴的标杆国家;第三,基于国际背景识别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对基于中国背景的农业碳排放效率研究文献重要补充,丰富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政策设计者制定农业低碳发展策略提供新的判别视角;第四,相比以往文献,数据更为精致、可靠,从SEA数据库、世界银行WDI数据库、OECD数据库、FAO数据库等国际性数据库,收集样本国家农业部门的数据,而非以往文献用国家层面数据代替农业部门数据的做法,有效防止测量误差导致错误的实证研究结论以及错误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生物电化学型(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型溶解氧(DissolvedOxygen, DO)传感器是一类新型的溶氧在线监测技术。在BES中,微生物作为催化剂,氧化有机质产生电子,电子传递至阴极后,被水中溶解氧获得,从而产生电流。BES型DO传感器的原理:在阳极性能稳定的条件下,BES电流输出信号与阴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成正比。因此,如何保持和调控阳极性能的稳定性是保证传感器准确性的关键。本文分别从微生物资源、微生物电子传递机理、微生物膜电化学活性调节等方面研究了BES中阳极
柔性水囊防波堤由高分子柔性薄膜材料制成,内部空腔充水,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能较好满足人工岛、跨海桥梁、海洋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简单便携、拆装方便的临时防波堤的需求。开展柔性水囊潜堤在灾害性波浪作用下的消波特性研究,对将柔性水囊潜堤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以溃坝波模拟海啸、涌潮,以物理模型实验为主,并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开展溃坝波与半圆柔性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分析溃坝波与柔性水囊潜堤相互作用过程中波形和水位变化特性,以探究柔性水囊潜堤的消波机理;同时,分析柔性水
人工上升流增汇工程是一种生态工程,通过提升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盐至表层,可刺激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从而提高海洋的碳汇能力。形成大规模的人工上升流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优化工程参数、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对推动人工上升流技术能源问题的解决和增汇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对于人工上升流增汇及节能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以开式注气型人工上升流为对象,就如何控制系统的能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展开研究。最后本文为课题组在青岛鳌山湾建立的人工上升流增汇工程设计了一套节能系统,并开展了海域试验对节能系统的功
潮流能水轮机叶轮是机组捕获能量的核心部件,叶片水动力性能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轮机的获能效率和运行稳定性。除了潮流能发电装置自身的影响,复杂海洋环境也会对潮流能发电装置产生影响,所以对于在真实海洋环境中工作的潮流能水轮机,波流共同作用不可忽略。
  本文根据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利用叶素动量理论(BEM),通过插值法对水轮机叶片进行初步设计。结合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实现潮流能水轮机几何建模参数化,为叶片优化奠定基础。
  叶片优化分为叶片节距角优化和叶片弦长优化两部分。针对
海冰对于海-冰-气相互交换、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生长在海冰环境下的冰藻在极地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生态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北极海冰正发生着快速变化,相应的冰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对冰藻生物量进行长期连续观测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目前,冰藻生物量的观测方法比较有限,长期连续观测方法更是缺乏。本文基于冰藻的存在能够改变冰内及冰下太阳辐射光谱强度分布的现象,通过研究冰内太阳辐射光谱强度的变化规律获得冰藻和海冰介质光谱衰减特性,进而对冰藻生物量长期原位测量的机理和方法进行研究。
  
随着水下特种推进器的发展,对转螺旋桨因其平衡扭矩、推力大、推进效率高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利用CFD仿真技术,针对用于低速海底勘探机器人的对转螺旋桨进行了设计以及关键参数的分析。本文选择DTMB3686、DTMB3849这两款单桨型所构成的对转桨作为研究对象,以桨距比、螺旋桨直径为重点参数进行分析,以模型实验验证了分析的结果。
  首先本文设计了螺旋桨三维坐标生成程序,将生成的坐标点导入SOLIDWORKS来建立两款螺旋桨的三维模型。然后,根据不同的桨距比对母桨进行拼
面向海洋环境中溶解氧监测的实际需求,针对现有商业化溶解氧传感器的长期原位监测能力不足、定期维护成本较大、单价高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型溶解氧传感器的新工艺,即利用阴极氧还原与电压输出间的定量关系,将溶解氧含量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该装备不需要电源驱动、不依赖昂贵的电极材料、不需要光电信号转化装置,大幅度简化了溶解氧监测的工艺,降低了海水溶氧监测的成本(该传感器单套的材料成本仅为241元)。
  本研究设计的溶解氧传感器主要分为阴极和阳极两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难题。城市交通系统的信号控制通过冲突点处的通行权分配,分离冲突交通流,实现车流安全、有效的运行,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传统信号控制技术多采用集中式控制策略,综合考虑区域内路段、节点及网络状态,同步优化所有交叉口的信号方案。然而,集中式交通控制方法受限于网络数据传输和控制中心算力,其实时性不强,实践中多根据过去一段时间
到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是指利用阵列接收到的含噪数据,估计目标信源相对天线的入射角度,其在雷达、通信、声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部分的高分辨DOA估计算法都基于阵列流形精准已知的假设。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环境、加工工艺、有源器件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天线阵列可能存在较大的相位误差,导致理想的信号模型无法与实际观测数据完全匹配。相应地,基于理想情况的估计算法的性能,会随着相位误差的增大而逐渐恶化,甚至失效;且考虑阵列误差影响的校正算法也无法显著提升估计准确度。<
作物早衰指的是影响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独特的农业属性,它的发生是由基因,激素和胁迫等若干生理活动而实现。揭示植物衰老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于持续增加未来粮食生产将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揭示水稻(Oryza sativa L.)衰老调控的潜在机制。据此,作者进行了两个独立的实验,即田间和实验室试验。研究的第一部分是为了评价质膜液泡H+-ATPase(VHA-A1)突变对水稻近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