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冷极性分子因其特殊属性—可调谐、长程以及各向异性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超冷化学、量子计算、量子模拟、精密测量等方面受到物理学家、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当前制备基态极性分子的途径主要是对磁缔合(MA)形成的费氏巴赫分子(Feshbach)或光缔合(PA)形成的高振动态分子实施受激拉曼绝热转移(STIRAP)。这些过程需要对初始原子态进行磁场或者光场操控,而短程光缔合能够连续产生和积累基态分子。如果可以找到合适中间分子态,就有可能利用STIRAP将散射原子态直接绝热转移到深束缚分子态。本文基于超冷原子的短程光缔合技术,通过B1Π1态制备了最低振动基态超冷RbCs分子。利用损耗光谱技术测量了振动基态RbCs分子的转动态布居以及基态X1∑+(v=0,J=1)与激发态B1Π1(v=3,J=1)之间的跃迁电偶极矩,获得了相关分子常数,为研究原子-分子之间的受激拉曼绝热转移提供了相关参数,并依据实验参数理论模拟了转移过程效率,为下一步利用直接相干转移制备基态RbCs分子提供了依据。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以超冷混合原子样品为基础,通过B1Π1短程分子态制备了X1∑+(v=0)态的RbCs分子;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得到了 B1Π1电子态7个振动态的光缔合光谱,其中v=3,4是首次新观测到的振动量子态,基于这些光谱数据得到了该态的相关分子常数ωe、ωeχe、Te 的值。二、在工作一的基础上,通过损耗光谱技术测量了 RbCs分子最低振动态的转动态布居,使用低功率损耗光谱得到了X1∑+(v=0,J=1)与B1Π1(v=3,J=1)跃迁的自然线宽,根据损耗比例与损耗功率的变化关系,结合二能级系统的吸收公式得到了该跃迁的电偶极矩。三、以工作二测量的分子参数为基础,理论模拟了原子经B1Π1(v=3)振动态,向X1∑+(v=0)振动态受激拉曼绝热过程的转移效率,为下一步利用相干转移高效制备最低转动态的RbCs分子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