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压力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自我同情的调节作用及其干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适应压力是一种适应性压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或个体相互接触而体验到的压力,个体在适应新文化环境过程中可能会对新的环境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国外针对留学生及移民群体的研究中发现,文化适应压力是抑郁的预测因子,文化适应压力可能对国内来自偏远少数民族聚集居住地区,在内地高校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国内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群体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大于汉族学生群体,因此有必要检验文化适应压力与少数民族学生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发生路径,以便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自我同情可被视为一种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对自己采取友善的,非判断性,关怀的方法,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中首先引入自我同情概念,探讨其能否缓冲文化适应压力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起调节作用。其次,本研究根据以往自我同情理论和自我同情训练课程的基础上修订短程自我同情干预课程,从而为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可改善心理健康的新途径,并检验该干预方案的有效性。研究一通过使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和抑郁量表调查了某几所高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自我同情水平和抑郁症状。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604名(N男=372,N女=232;M年龄=22.8)在校少数民族学生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学生文化适应压力,自我同情水平及抑郁症状有影响。其中,学生年龄,年级,单双亲原生家庭情况,学习汉语时长均能影响文化适应压力(p<0.001)。学生年级,原生家庭情况,生源地,是否独生子情况以及专业类别均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自我同情水平和抑郁症状(p<0.01)。(2)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压力与抑郁症状显著正相关(r=0.346,p<0.01),自我同情均与文化适应压力和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r=-0.22,r=-0.734,p<0.01)。(3)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发现,文化适应压力正向预测学生抑郁症状(β=0.257,P<0.001),自我同情显著反向预测抑郁症状(β=-0.428,P<0.001),文化适应压力与自我同情乘积项显著(β=-0.005,P<0.01),说明自我同情具有调节作用,能减少文化适应压力对少数民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二在Neff的自我同情理论及Dundas和Binder等人设计的短期自我同情训练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修订并实施了自我同情的团体辅导训练活动。与控制组相比,干预组学生经过两周的训练课程后,自我同情水平显著提高(P<0.001),抑郁症状显著改善(P<0.001)。本研究一方面揭示了文化适应压力对少数民族群体的消极影响,并发现自我同情的保护作用,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自我同情团体辅导显示了对少数民数大学生的干预有效性,为减轻文化适应压力带来的抑郁症状提供了新的干预视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