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生态解读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内容是考察文学作品是如何感知和反映自然的,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并反思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生态批评家坚持生态整体的观念和平等的思想,认为自然有其内在价值,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质疑工业化对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乔治·爱略特是一位多思善感和有远见的作家,其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她对宗教、社会和人类生活等的看法。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体现了她对自然的关怀,对工业化进程的质疑,以及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注。这些问题在生态批评的范畴中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了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隐含的生态意识。论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四章。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爱略特的生平和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并且回顾国内外有关爱略特和该小说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介绍了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探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自然。该小说生动地展示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然而,工业革命的进程破坏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使得自然进一步被掠夺和物化。小说结尾的洪水暗示着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度失衡的警示。而红谷荒原却是麦琪获得精神慰藉的地方。这部小说也体现了自然界对人的精神净化作用。   第三章分析小说中反映的社会异化和人际关系失衡的现象,清楚地表明了爱略特对工业化的质疑。工业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农民失去了与自然相联系的土地,一些人变成了社会上升过程中的资本主义分子,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被利益关系所取代。小说中深刻地讽刺了多德森家族的“骄傲的、诚实的利己主义”。麦琪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来解放备受压抑的内心,并被赋予了诺亚的角色来拯救这个扭曲的社会。故事的结尾也暗示我们也许只有在一个没有受到工业化进程污染的地方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探究小说中体现的爱略特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怀。塔利弗一家失去了一直生活的家园,与过去生活相联系的精神纽带被割断;汤姆的性格受到机械化的压迫。自然环境的丧失不仅带来了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导致了失去自我。小说试图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回归自然和童年。只有回归自然,人们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重拾童年的记忆-人生中和自然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人们才能消除工业进程带来的消极影响。   结语指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体现了基本的生态观点,隐含了爱略特渴望构建和谐生态家园的美好愿望。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自然的恶化,社会的异化和人内心精神的失衡现象,表明了小说作者对于整个生态层面和谐相处的深切关怀。因此,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分析这部小说不仅有助于我们全新地理解其作品,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1968年,诺纳德·苏克尼克的第一部小说面世。苏克尼克就将他此后40余年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文学。其足迹遍布文学的各个领域:小说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小说编辑、出版以
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她的小说《呼啸山庄》早已步入经典的行列,成为大学英文专业的必读书。国内外对《呼啸山庄》的批评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几乎所有二十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FLEX技术的汽车无线远程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改系统主要选用FLEX高速无线寻呼接收模板和两块带EEPROM并可在线编程的高速CPU来解码和检测装在汽车内的单
文章按短路法采用微机控制技术来进行温升试验,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控制.在本设计中采用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主要负责实验现场的数据采集以及实验过程的自动控制;采用PC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