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注水开发已成为我国油田增产稳产的重要技术,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水,含油污水处理后回注是其最佳出路。含油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法、生物法、膜处理法等,其中生物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含油污水处理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处理技术。然而含油污水中含盐量高,常规微生物难以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优选耐盐微生物菌种及其组合,是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能否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本文以模拟含油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课题组前期筛选分离获得的五株菌,以原油降解率为指标,筛选最佳组合菌株,对其进行耐盐驯化,探究其耐盐性能,并确定降解原油最佳环境条件;同时,研究了外加物质对混合菌降解性能的影响,以期构建高效耐盐石油降解菌群。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测定寡养单胞菌(A)、铜绿假单胞菌(B)、氧化微杆菌(C)、中间苍白杆菌(D)和侧孢短芽孢杆菌(E)五株单菌及相互复配对原油的降解率,比较得出铜绿假单胞菌、氧化微杆菌和中间苍白杆菌以1:1:1混合后,原油降解率最高可达74.16%。2、五株单菌及混合菌(B+C+D)中,寡养单胞菌和中间苍白杆菌仅能降解部分烷烃,铜绿假单胞菌、氧化微杆菌和侧孢短芽孢杆菌对所有饱和烃均有明显降解效果。铜绿假单胞菌对烷烃的降解率最高为74.32%,中间苍白杆菌对胶质和沥青质的降解效果最好,分别为32.89%和9.01%,B、C、D三株菌混合后菌株间更趋于相互协同作用。3、对铜绿假单胞菌、氧化微杆菌及中间苍白杆菌分别进行耐盐驯化,当含盐量从10g/L提高至50g/L时,三株菌生长活性明显减弱,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性能减弱,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水中含盐量增加,微生物细胞失水加剧,其表面出现褶皱和凹痕,细胞壁变薄、细胞质减少,严重影响了细胞的活性。4、将耐盐驯化后的三株菌混合后,在NaCl含量为30g/L、35℃、pH=7、接种比例为2:2:1,接种量为3mL,原油初始含量为2g/L,氮源类型为NH4N03时,8天后原油降解率为74.28%;混合菌通过分泌的表面活性剂,将原油乳化分散成均匀的小油滴,有利于提高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率。5、添加500mg/L葡萄糖和1CMC APG可将原油的生物降解率提高至81.02%和87.42%,添加甜菜碱可提高石油降解菌群的耐盐性,可使混合菌在NaCl含量为60g/L的条件下生长。同一盐度下添加甜菜碱、葡萄糖或APG,有利于提高耐盐石油降解菌群的原油降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