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226例,根据是否存在CMBs,分为CMBs组(111例)和无CMBs组(115例)。收集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通过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不同序列分别对CMBs、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及陈旧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s,LI)进行评价,并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AIS患者中发生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部分研究共入组患者226例,CMBs的总体发生率为49.1%(111/226),其中首次发生AIS的患者CMBs的发生率为44.0%(66/150),再发AIS的患者CMBs的发生率为59.2%(45/76);AIS患者CMBs出现部位的分布情况为:幕下39.6%(44/111),深部58.6%(65/111),脑叶64.9%(72/111);CMBs严重程度分布情况:0级:50.9%(115/226),1级:32.3%(73/226),2级:9.3%(21/226),3级:7.5%(17/226);2与无CMBs组比较,CMBs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病史、陈旧LI、既往脑卒中病史及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构成比例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WML评分高;而高脂血症构成比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95%CI:1.0251.104,P<0.01)、高血压病史(OR=3.488,95%CI:1.11310.927,P<0.05)、WML(OR=1.282,95%CI:1.1551.423,P<0.01)及陈旧LI(OR=5.815,95%CI;1.53921.973,P<0.01)是AIS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4sp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mbs的分级和wml的分级(γs=0.354,p<0.01)、陈旧li的分级(γs=0.394,p<0.01)均呈正相关;线性趋势检验分析显示,cmbs的分级和wml的分级(χ2线性=35.07,p<0.01;χ2偏离线性=14.07,p>0.05)、陈旧li的分级(χ2线性=37.88,p<0.01;χ2偏离线性=6.01,p>0.05)均存在线性变化趋势。第二部分脑微出血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及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cmbs与ais的病因及卒中病灶部位的相关性。方法:结合toast病因分型对第一部分中ais患者的病因进行分类评估;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利用mri不同序列对第一部分ais患者责任病灶的部位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评估cmbs与ais病因及卒中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1幕下、深部、脑叶及多部位卒中病灶组cmbs检出率分别为51.1%(24/47)、45.1%(23/51)、49.2%(30/61)和50.7%(34/67),各组cmbs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2,p=0.925)。cmbs部位分布及卒中病灶部位分布在统计学上无关联性(χ2=8.514,p=0.519);2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其它类型ais中cmbs检出率分别为59.3%(54/91)、40.0%(32/80)和45.5%(25/55),各组cmbs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5),两两比较显示,小动脉闭塞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cmb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0,p=0.012<0.017),而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分别与其它类型相比cmbs检出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662,p=0.103>0.017;χ2=0.397,p=0.528>0.017);3kruskal-wallish检验发现,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其它类型cmbs严重程度水平有统计学差异(χ2=10.134,p=0.006),两两比较显示,小动脉闭塞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cmbs严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χ2=9.143,p=0.002<0.017),而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其它类型相比cmbs严重程度水平无统计学差异(χ2=4.318,p=0.038>0.017;χ2=0.405,p=0.525>0.017)。第三部分脑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研究cmbs及其动态变化和卒中后认知障碍各认知域损害的关系。方法:从第一部分cmbs组中随机选取20例研究对象为实验组,第一部分无cmbs组中选取尽量多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年龄的分布、性别、教育年限、wml及陈旧li、新发卒中病灶的位置、ais的病因分型及既往重要病史方面匹配)。随访1年,使用规范的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评估ais患者1年后不同认知域的情况;复查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评估cmbs变化的情况。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研究cmbs及其动态变化和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1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年龄的分布、性别、教育年限、wml评分、陈旧li数目、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新发卒中病灶的位置及ais的病因分型方面相匹配(以上因素p>0.5);2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cmbs组tmtb用时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mmse总分、moca总分、tmta耗时、scwta耗时、scwtb耗时、scwtc耗时、dsmt评分、dst评分、bd评分、vft评分,两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1年后,psci总体发生率为64%(32/50),不同认知域的评估中,以执行功能损害最为常见,为52%(26/50),其他认知域也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与对照组比较,cmbs组执行功能损害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认知域的损害,包括总体认知功能、注意力及信息处理速度、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两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1年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95%ci:1.011.23)、基线期cmbs(or=3.5,95%ci:1.0511.7)、及cmbs的动态变化(or=3.8,95%ci:1.0913.3)是卒中1年后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其它因素如教育程度、高血压、whl及陈旧li与执行功能障碍发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高血压病史、wml及陈旧li是ais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2 CMBs严重程度随WML、陈旧LI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3 AIS患者CMBs检出率与不同AIS病因有关,在小动脉闭塞型导致的AIS中更易被发现。4 CMBs严重程度与AIS病因有关,在小动脉闭塞型导致的AIS中CMBs的严重程度较高。5 PSCI发病率高,可伴有多个不同认知域损害,其中以执行功能损害最常见。6基线CMBs与AIS患者1年后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7年龄、基线CMBs及CMBs的动态变化可能是AIS后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