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6年我国人群中HBsAg携带率约为6.1%,慢性HBV感染者约有8600万人。在慢性HBV感染的人群中,约有15%~25%最终会进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给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途径。尽管随着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普及,我国HBsAg的流行率明显下降,仍有10%~15%的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HBV。通过对HBsAg阳性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HBV DNA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加强孕产期的监测,在妊娠中晚期应用核苷(酸)类药物(NAs)降低HBV DNA病毒载量,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HBV感染孕妇在妊娠期应用NAs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类别的NAs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药物安全性,为优化HBV母婴阻断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研究目的1.探讨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应用效果。2.比较替比夫定、进口替诺福韦(韦瑞德)和国产替诺福韦(倍信)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感染科门诊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V DNA>2×106IU/mL的孕妇。根据NAs的选择方案分为A组和B1组和B2组。三组分别口服LdT、进口 TDF(韦瑞德)、国产TDF(倍信)。记录和收集三组孕妇一般资料、服药前的基线数据、治疗后第4周、第8周、分娩时、产后6~8周、产后1年各时间点的HBV血清学标志物、血清HBVDNA定量、血清生化学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等。随访婴儿出生情况,婴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并按照“0、1、6个月”方案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婴儿在7~12月龄期间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判断是否发生HBV母婴传播。通过Excel表格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8将统计分析结果绘制成图。结果本研究连续随访154例HBsAg 阳性、HBV DNA>106IU/mL的孕妇资料,其中A组51例,B1组81例,B2组22例。A、B1、B2三组孕妇在年龄、开始服药孕周、服药前平均HBVDNA(lg IU/mL)、服药前平均ALT(U/L)、平均AST(U/L)以及其他生化学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如下:(1)A、B1、B2三组孕妇在服药第4周、第8周、分娩时的平均HBV DNA水平呈连续下降趋势,三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HBV DNA载量。分娩时,A、B1、B2三组孕妇在平均HBV DNA(lgIU/mL)分别为3.21± 1.06、3.33±1.07、3.18±1.01,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分娩时,A、B1、B2三组孕妇HBV DNA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25.5%、19.8%和18.2%,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停药后,三组孕妇的平均HBVDNA迅速反弹,在产后6~8周已经升高到与基线水平大致相同。(2)在服药第4周、第8周、分娩时,A、B1、B2三组孕妇的平均ALT、平均AST变化情况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产后6~8周,A、B1、B2三组孕妇的平均ALT、平均AST在同组相比较,相对于其他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A组与B2组、B1组与B2组间平均ALT、平均AS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A组与B1组间孕妇平均ALT、平均AST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产后6~8周,A、B1、B2三组孕妇的ALT异常率分别为25.0%、36.2%、41.7%,三组孕妇的AST异常率分别为28.6%、21.3%、16.7%,三组孕妇的ALT异常率、AST异常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产后1年,三组孕妇的平均ALT水平、ALT异常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375)。(3)随访婴儿155名,85名婴儿要求完成随访并在7~12月龄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定量,血清HBsAg均为阴性,HBV母婴传播发生率为0%。(4)B1、B2组各有1名孕妇在初期服用进口 TDF和国产TDF的孕妇出现反复呕吐、乏力、纳差、腹胀等消化道反应,LdT组未观察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耐受性良好。服药期间其他生化学指标TBiL、DBiL、Alb、CK、Cr、Urea均无明显异常。未发现与服用抗病毒药物相关的妊娠不良事件和婴儿出生缺陷的病例。结论1.在妊娠中晚期应用LdT、进口 TDF和国产TDF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三者的病毒学应答率无明显差别,药物疗效相当。2.在分娩时停药后大部分患者HBV DNA载量出现反弹,产后6~8周已经升高到大致与服药前相当的水平。3.患者停药后容易出现转氨酶升高,多在产后6~8周,国产TDF出现ALT升高更为明显,在此时期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4.妊娠中晚期应用LdT、进口 TDF和国产TDF无明显不良反应,三种药物安全性较好。5.在同类药物替诺福韦中目前国产TDF和进口 TDF在抗病毒疗效与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国产TDF药品价格成本更低,更有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