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1,bFGF和MT1-MMP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口腔颌面部一类较为恶性的肿瘤,好发于口腔颌面部的大小涎腺。该肿瘤起病隐蔽,有沿着周围组织的神经血管呈潜行性生长的特性;通常无疼痛等自觉症状,但较早就可经血行转移。目前,尚缺乏对该肿瘤可靠的预后指标;而且常规的化疗、放疗等治疗不敏感,手术切除后也容易复发,综合治疗效果和远期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因此迫切需要寻找预测该肿瘤牛物学行为以及针对该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目的: 1.探讨Id-1、bFGF及MT1-MMP蛋白和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观察bFGF基因过表达对Id-1及MT1-MM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腺样囊性癌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1.本实验收集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手术切除标本44个,共来源于32名患者。对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通过S—P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bFGF及MT1-MMP在以上标本中的表达,根据结果做3者之间的线性相关分析。 2.转染bFGF基因到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中,实时定量PCR检测bFGF过表达对Id-1及MT1-MM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1.Id-1,bFGF和MT1-MMP在正常腮腺腺中仅有微弱表达,而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出现了强表达,两者的表达强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晚期和有转移患者ACC标本中的Id-1,bFGF和MT1-MMP表达量都明显高于早期和无转移者。蛋白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Id-1,bFGF和MT1-MMP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bFGF成功地转染到ACC—2细胞中,使bFGF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了近3053倍。而过表达bFGF使MT1-MMP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了近45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转染后Id-1的mRNA表达量亦上调了近3倍,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Id-1、bFGF和MT1-MMP明显高表达于腺样囊性癌组织中,且Id-1、bFGF和MT1-MMP随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增高,Id-1、bFGF和MT1-MMP异常表达在腺样囊性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2.Id-1、bFGF和MT1-MMP是腺样囊性癌较好的顸后指标,但这3者之间确切的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分别及联合作用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PDLCs)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作用。为生长因子应用于临
鼻上颌骨复合体(Nosomaxillary complex)因其结构复杂,一直是口腔医学界研究领域和临床工作中共同的难题。对于其应力分析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是由于所涉及知识、技术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