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系铝锂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ythology_leo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锂合金是一种低密度、高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迅猛发展,铝锂合金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用铝锂合金取代常规的铝合金可使结构质量减轻10%~15%,刚度提高15%-20%。随着铝锂合金在航空航天业中的广泛应用,其焊接性的研究日益受到了重视。采用焊接接头代替铆接和机械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减重和降低成本。搅拌摩擦焊(简称FSW)是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工艺,通过高速旋转的搅拌头旋转进入焊件形成焊缝,实现固相连接,能有效实现铝锂合金的焊接。针对2系铝锂合金,本研究通过优化摩擦焊搅拌头参数以及焊接工艺参数,获得了无内部缺陷、焊合质量优异的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采用宏观变形量测试、显微硬度测试和室温拉伸力学性能试验对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性能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同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组织分析手段对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细致的表征,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1.5mm厚的2系铝锂合金,本研究通过优化搅拌头及焊接工艺参数获得了无内部缺陷的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较优的工艺参数为轴肩直径为10mm的双圆环搅拌头,旋转速率800rpm,焊接速度200mm/min。并得出性能较好的焊接工艺窗口。(2)在最优的工艺参数条件下获得的接头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Rp0.2=324MPa,抗拉强度Rm=439MPa,延伸率δ%=9.04%,接头强度系数达到85.7%。拉伸试样断裂的位置是焊核区,断口呈现韧脆性混合方式。(3)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搅拌摩擦焊接头焊缝区域的显微硬度分布趋势相近,其变化趋势大致呈现“U”形方式。基材(BM)区域显微硬度值最大,硬度值在170HV左右,焊核区(NZ)或焊核区和热机影响区(TMAZ)的边界处硬度值最小,硬度值在110HV左右,热影响区(HAZ)硬度值低于基材但高于焊核区。(4)母材区为薄片状晶粒,沿轧制方向拉长。焊核区呈不对称的“碗”状,具有显示材料流动形态的“洋葱环”状塑性流线。焊核区的显微组织是细小等轴的再结晶晶粒,热机影响区的晶粒组织与基材的晶粒组织不同,晶粒发生了较大变形并被拉长。热影响区晶粒有所粗化,变形较小。(5)基材内的沉淀相包括T1相(Al2CuLi)、θ’相(Al2Cu)和S’相等,起到了第二相强化作用,所以基材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都较好。焊核区的T1相和θ’相等强化相由于搅拌和高温的作用发生了溶解;热机影响区内θ’相和S’相溶解,T1尺寸变大导致了硬度值的下降;热影响区内T1相和少量的θ’相保留,硬度的下降是由于主要强化相T1的尺寸变化和大量θ’溶解所致。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农田覆盖过程中组成、结构、形态和性能的演变。通过测定PBAT降解过程中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
为了提高微流式细胞仪对低浓度细胞样本液的检测效率和准确率,提出一种以电磁驱动的微过滤系统设计方案。该微过滤系统包括具有过滤结构的微流控芯片(微过滤芯片)和电磁驱动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技能型人才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流失了较多的技能型人才,怎样能够
鳞次栉比的烟囱、油罐、管网,连绵几十公里的石化产区惊人的壮观。在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看到,一个世界级石化区已经初具规模,这里撑起了广东石化产业的半壁江山。
目的 :观察医用生物胶在妇产科手术中止血 ,封闭瘘管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对 65例妇科手术创面大、渗血多的手术创面 ,对 8例肥胖患者的手术切口喷洒医用生物
研究了苯酚在新型臭氧氧化体系O3-Ca(OH)2体系中的降解与矿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及TOC的去除率都随着Ca(OH)2用量(小于2 g/L)、进气臭氧质量浓度(小于75 mg/L)、进气流量(小于3.0
<正>浙江大学高翔教授团队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2017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也是我国在环保产业的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获奖技术采用整
20世纪初期,随着上海日侨人数的持续增长,"住宅难"问题也日益突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上海日侨就提出了设立"土地建筑公司"的倡议,但未得到日本政府的资金支持,遭受挫折。随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81例住院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研究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24小
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高效低耗的水质净化技术是当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热点。吸附和氧化是去除水质污染的重要途径。吸附法在吸附剂饱和后,若能将污染物进一步氧化去除,实现原位再生,随之恢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是水质净化学者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基于此,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8171)的支持下,探索开发新型吸附剂材料,并对其氧化潜能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水质净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