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yw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献中张忠辅等提出了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的概念,即:设G是阶至少为2的连通简单图,k是正整数,f是V(G)∪E(G)到{1,2,…,k}的映射.对任意u∈V(G),记C(u)={f(u)}∪{f(uv)|uv∈E(G),v∈V(G)}.如果 (i)对任意uv,vw∈E(G),u≠w,有f(uv)≠f(vw); (ii)对任意uv∈E(G),有f(u)≠f(u),f(u)≠f(uv),f(v)≠f(uv),则称f为G的k-正常全染色.进一步,如果f还满足 (iii)对任意uv∈E(G),有C(u)≠C(v),则称f为G的k-邻点可区别全染色(简记为k-AVDTC).称min{k|G有k-邻点可区别全染色}为G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记作χat(G).其中C(u)称为点u在f下的色集合.本文研究了1-树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并给出了1-树图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在本文第一章我们分别就本文所用的术语、记号和结论作出了总结.在第二章研究了单圈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并给出其邻点可区别全色数.在第三章中,我们讨论了1-树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在3.1节中给出了△(G)≤3的1-树图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用另一个归纳基础,在3.2节中给出了△(G)≥4的1-树图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主要结果如下: 定理对单圈图G有:△(G)+1,当E(G[V△])=Φ;χat(G)={△(G)+2,当E(G[V△])≠Φ且G≠K3;△(G)+3,当G=K3.其中V△={u|u∈V(G),d(u)=△(G)}. 定理对1-树图G有:△(G)+1,当E(G[V△])=Φ;χat(G)={△(G)+2,当E(G[V△])≠Φ且G≠K3;.△(G)+3,当G=K3.其中V△={u|u∈V(G),d(u)=△(G)}.
其他文献
连分式是一个古老的数学分支,近年来其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发广泛了,尤其是在有理插值方面的应用备受人们的关注,而连分式的应用与其收敛性质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所作的主要
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数据。如何将复杂的数据进行高效的利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所搜集的数据中大部分都存
本文研究在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生物物理和化学物理等现代科学技术中引出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精确解的方法。 第一章介绍了数学机械化的思想
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为不确定性概率优化模型,如决策问题等,该类模型常存在分布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概率优化问题可分为不确定概率极小化(PM)问题和不确定概率约
关于解非线性方程组和无约束优化问题的不精确牛顿型方法的研究很多,关于不精确秩1、秩2修正拟牛顿法的研究尚未见到,这大概是因为秩1,秩2修正拟牛顿方程易于求解的缘故.拟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