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解放区散文”,在中国二十世纪散文史上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但是,至今尚未见到对“中国解放区散文”进行综合系统、纵横比较的整体研究理论专著。因此,撰写一部“中国解放区散文”研究论著,应当是学术界一项既艰难又迫切的任务。“中国解放区散文”研究所具有的拓荒性质和理论价值,促使本人不畏艰难地选择其作为博士论文。 本人在占有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对“中国解放区散文”中的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进行整体综合、纵横比较研究。以“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时起的陕北苏区、经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至大陆全面解放时的“中国解放区散文”作为研究对象。论文试图解决某些研究难点,探索某些研究盲点,从而比较准确地描述:“中国解放区散文”的生存环境和散文规范的确立,解放区报告文学的繁荣与缺失,解放区杂文的曲折演进,“中国解放区散文”作家丁玲、何其芳的艺术命运,“中国解放区散文”兴衰消长的深刻历史影响。从而能够在整体上展示“中国解放区散文”的创作形态、深层价值和衍变特征;诊断其审美范式及其影响,窥探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心理与时代精神状态;总结“中国解放区散文”兴衰消长的深刻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