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冲击软膜加载金属多层板微弯曲温成形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ox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多层板因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功能性能,在微型产品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引发了研究人员对金属多层板微成形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激光冲击软膜加载金属多层板微弯曲温成形新工艺,首先,实验研究了金属多层板微弯曲温成形规律;其次,实验研究了金属多层板失效形式;最后,采用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金属多层板微弯曲温成形过程及其性能。本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首先,搭建了激光冲击软膜微弯曲温成形实验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成形温度、模具特征尺寸对金属多层板成形深度、表面粗糙度、成形精度、厚度减薄率、硬度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模具特征尺寸的增加,工件成形深度、厚度减薄率以及显微硬度呈现升高的趋势;随着激光能量的升高,工件厚度减薄率与显微硬度值升高,工件成形深度、表面粗糙度与贴模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成形温度提高,工件成形深度与成形精度增加,贴模性与对称性升高,而表面粗糙度与厚度减薄率降低。  其次,进行了金属多层板微弯曲温成形失效形式实验研究,研究了模具特征尺寸、激光能量和成形温度对工件表面氧化,工件颈缩与断裂的影响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显微分析系统对工件成形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升高,工件与模具之间摩擦力增大、工件材料流动性降低,工件发生颈缩与断裂,且镍层先于铜层发生断裂失效;随着成形温度的提高,金属多层板界面处发生元素扩散,金属表面氧化现象加重,且铜层表面的氧化程度高于镍层,工件断裂消失,颈缩也得以缓解。  最后,采用ANSYS/LS-DYNA构建激光冲击软膜加载金属多层板微弯曲温成形热力耦合数值模型,对工件的微弯曲温成形工艺进行模拟,讨论了成形温度、激光能量以及模具特征尺寸对工件成形的影响规律。首先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发现模拟结果在位移分布上可以很好地验证实验结果;揭示了工件微弯曲成形的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工件成形深度、工件温度、等效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分布,其中工件成形深度随模具特征尺寸和成形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等效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与工件成形过程的四个阶段相吻合。
其他文献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技术研究含油气盆地是油气勘探的新方法,也是识别和预测隐蔽油气藏的有效和先进的手段.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新理论,新方法综合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
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山区地质灾害,破坏性强。泥石流形成过程复杂,爆发突然,流速快,运动惯性大,直进性强,因此在泥石流通过弯道时,弯道凹岸泥深增大,冲刷作用强,容易在弯道处出现较大的超高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当弯道沟岸有足够的超高时,泥石流可能会有强烈的冲刷作用或截弯取直,破坏弯道上的防护建筑物及弯道附近的建筑物(公路、铁路、居民建筑等)。因此,研究泥石流弯道超高规律及最大超高位置对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
DST (Drill-Stem-Test),即中途测试,是指油井在钻井过程中,对有油气显示的地层进行快速测试。它是一种在油井完井之前的测试方法,由于这种测试方法既经济又快速,并能提供油层
为了研究弱节理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及围岩的稳定性,以大荒沟小净距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量化GSI围岩评级系统,确定了弱节理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