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MS架构的会议应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由3GPP在其R5标准版本之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核心控制子系统,是融合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主流技术,也是目前固定和移动运营商的最佳多媒体业务解决方案。IMS是理论上独立于接入技术的核心子系统,基于IMS架构的会议应用服务,可以利用IMS系统与接入的无关性,使得固定、移动等不同网络的用户通过各种方式接入到会议系统中,实现会议系统的固定移动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直接、更全面的沟通交流手段。   论文基于笔者的项目研究心得,参照3GPP和IETF中IMS会议业务的标准规范和建议草案,实现了基于IMS的会议应用服务器,该服务器的测试通过基于OpenImsCore的IMS业务仿真网络提供的AS(Application Service)接入,与IMS客户端进行交互,实现本会议服务器的功能。本系统的实现为以后IMS的大规模商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论文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现状、研究意义和本人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章对多媒体会议发展沿革、基于SIP的一般会议结构和IMS的会议进行了阐述。第三章系统地描述了基于IMS的会议系统的相关技术,详细介绍SIP、H.248(网关控制协议)等关键控制协议。在此基础上本文第四章提出基于IMS架构的会议应用服务器的设计方案,对本系统的功能、架构、模块、接口、信令流程设计、状态机设计进行阐述。第五章是本会议应用服务器的详细设计,对系统各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原理进行了阐述。第六章介绍了IMS业务测试环境的搭建和会议应用服务器的测试和运行,并以典型的场景为例,对本系统的运行进行了描述。第七章对该系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新能源发展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其发展及其相关产业进步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目前其正处在全面爆发的前夜。从新能源经济成本发展来看,新能源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由于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抗多径能力、抗截获能力和便于实现多址通信等一系列优点,已在民用和军用通信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的直扩通信系统中,由于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应用中存在着多种威胁,如恶意丢
1962年,Gallager提出了LDPC码[1-2],并证明它是一种性能非常好的线性分组码,只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93年,法国工程师Berrou
1历史回顾:无论是IS的功能定位、ES的解剖分层以及括约肌复合体(ASC)的活动特性,专家门均未取得共识,这无疑的给临床工作造成极大困扰.因而近年来ASC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