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活体兔肾脏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术中在肾周注射由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 P407)配制的可吸收温敏凝胶对紧靠射频灶的肠管等脏器的保护作用,实现射频灶的完全凝固性坏死而周围脏器无明显热损伤,同时评价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1、体外实验部分首先对所制备凝胶的温敏特性、溶解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表征。然后对凝胶体外隔热效果进行研究。2、动物实验部分将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A组中10只兔于PRFA术前行CT引导下穿刺针内注射温敏凝胶进入右侧肾周间隙,在肾脏与肠管之间形成凝胶层,将紧靠肾脏的肠管分隔一定距离,然后行CT引导下右肾PRFA; B组中10只兔不进行肠管隔离而直接行CT引导下PRFA。射频部位与实验组保持一致,均为右肾下极偏腹侧肾实质中央,术中射频针针尖进入的深度均保持一致。A、B两组在PRFA术后即刻取射频肾脏及射频部位周围肠管标本,行大体观察测量和病理学检查以比较肾脏毁损程度及肠管热损伤程度。3、C、D组各5只兔,C组予凝胶隔离左肾旁肠管后行PRFA, D组直接行左肾PRFA。射频部位均为左肾下极偏腹侧肾实质中央,术中射频针针尖进入的深度均保持一致。这两组兔术后进行5天的随访观察,每两天行CT平扫复查一次观察凝胶吸收情况,术后第五天行解剖后大体观察和病理检查。结果:1、体外实验显示凝胶具有良好的温敏特性、溶解特性,形成凝胶层后隔热效果显著(P<0.05),凝胶-空气交界处温度明显低于凝胶肾脏交界处温度,温度差与凝胶厚度正相关。2、动物实验第一部分中,凝胶的注射均在一次穿刺下成功完成。A组中肾脏-肠管的距离为0.5-1.8cm,远大于B组中肾脏-肠管距离0.1-0.4cm (P<0.05)。A组与B组两组间肾脏消融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病理学检查示对照组B组射频部位周围肠管热损伤发生率较实验组A组明显增高,损伤程度更为严重(P<0.05)。3、动物实验第二部分中C组中兔子术后随访观察提示凝胶吸收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存活率高。而D组中术后一般情况差,死亡率高,病理提示肠管热损伤发生率高。结论:行肾肿瘤PRFA时,采用注射可吸收温敏凝胶泊洛沙姆407隔离邻近的肠管以预防其热损伤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