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LH1与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hMLH1失表达是否为中国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水平的早期机制.分析hMLH1与P53在子宫内膜样癌与浆液性腺癌中表达的差异,了解两种不同组织类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差异.分析hMLH1与P53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后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后找到有效的指标.结论:1、该研究结果发现,不典型增生组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hMLH1失表达现象.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中hMLH1失表达的可能趋势逐渐升高,hMLH1功能缺失可能与中国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生有关.2、该研究对有及无hMLH1失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追踪随访发现hMLH1失表达临床预后较好,hMLH1失表达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因素.3、该研究结果发现P53与hMLH1的表达情况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子宫浆液性腺癌中不同,提示不同组织类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基因机制不同.此点是否为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浆液性腺癌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不同的内在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与雷公藤多苷(TG)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的影响,为DN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10-2017.10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
目的:分析劳力型热射病(EHS)大鼠模型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肝素在EHS中早期使用的效果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进行预实验,应用热应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