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沙滩椅位人工气胸胸腔镜下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60例,年龄16~32岁,性别不限,BMI 19~24 kg/m2,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2组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VT6ml/kg)间歇正压通气联合低水平PEEP(5cmH2O)的通气策略,维持PaC0235~45 mmHg;沙滩椅位后通过调节呼吸频率,使C组PaC02维持在35~45mmHg,H组维持在45~55mmHg。术中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0~6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O)、气管插管后5min(T1)、沙滩椅位5、10、15、20min(T2-5)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BIS值,并经桡动脉、颈静脉球部抽取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静脉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和颈静脉-动脉血乳酸含量差,观察低血压(MAP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SjvO2<50%、大脑氧失饱和事件(SjvO2<50%超过1Omin)的发生情况以及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并记录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SA分级、既往手术史和吸烟史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手术医生分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等手术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麻醉医生分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停用麻醉药至拔管的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丙泊酚总量、术中舒芬太尼总量和术中罗库溴铵总量等麻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观察时点,MAP、HR、Sp02、BIS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中T2-T5时点与T1时点比较,PaC02、Sjv02、Da-jv02、CER02无统计学差异(P>0.05);H组中T2-T5时点与T1时点比较,PaC02、Sjv02显著升高,而Da-jv02、CER02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H组T2-T5时点PaC02、Sjv02显著升高,而Da-jv02及CER02显著降低(P<0.05)。C组和H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57%和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6例(20%)患者在T2时发生SjvO2<50%,而H组未见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大脑氧失饱和事件。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在沙滩椅位人工气胸下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治疗性高碳酸血症能改善沙滩椅位人工气胸胸腔镜下手术患者的脑氧代谢,对患者是安全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