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既有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以辛泰铁路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铁路网络的不断拓展与完善,铁路运营部门正面临着几何式增长的信息和数据,这其中就包含了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资料和工程数据,这类数据不仅可以为所属线路的后期运营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还能给全国类似地质环境下建设或运营的铁路提供建设参考。辛泰铁路(临淄至泰安)位于山东省鲁中南山区,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处修建的战备铁路线。由于线路等级较低,并受限于当时的施工技术水平,全线多处采用高挖深填的形式通过,沿线边坡溜坍、崩塌落石、隧道病害、翻浆冒泥等病害大量发育,加之近年来台风降雨等影响,这些病害更是集中爆发,严重威胁线路运营安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收集了大量地质灾害资料和工程数据,同时铁路运营部门对于这些数量巨大、种类多样,且不断积攒的数据,其传输和储存的方式较为落后,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获取的资料其二次利用率较低。由此,本文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各类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设计、建立辛泰铁路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旨在储存和管理现有数据,为解决目前数据杂乱、传输不便等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在辛泰铁路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针对数据的调用查询、管理编辑、二次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使用较为成熟的GIS二次开发工具集——ArcGIS Engine组件,并通过Microsoft Visual Studio计算机程序开发工具进行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在系统功能方面,本文根据辛泰铁路运营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设置有六个功能大类,包括用户管理类、文件管理、信息查询、地图操作、数据编辑和数据分析,每个大类有向下细化到具体的功能。此外,本文还对系统界面的设置、功能开发过程及其核心代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应用演示对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以辛泰铁路为例,设计开发了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可视化,为铁路运营部门积攒的地质资料和工程数据在储存、管理、查看和传输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方便铁路工作者的管理,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其他文献
盐酸四环素(TC)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于高浓度的盐酸四环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价格低廉,在医疗行业被大量使用,常作为饲料添加剂或疾病防治被用于畜牧业或水产养殖行业。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错误认知及处方药管理不严格,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其在水环境中的残留严重超标,而且盐酸四环素的结构复杂难以降解,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危害。因此,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处理刻不容缓。本试验采用Fenton和电-Fe
高速远程滑坡作为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现象,常表现出巨大的体积、超常的高速度、难以预料的超常滑距、巨大的能量、异常高的流动性。在川藏、滇藏铁路以及中巴、中尼经济走廊的重大工程活动中,以青藏高原为背景的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所孕育的巨型潜在崩滑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以塔合曼巨型古滑坡现场调查为基础,根据平面撒开型高速远程滑坡案例的边界条件特点,开展基于颗粒柱体坍塌的物理模型实验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多层次的铁路网已经基本形成,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复杂,不仅威胁隧道施工安全,同时在后期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隐患。因此,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方法的研究具有实际工程意义。(1)本文以康定2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首先介绍了康定2号隧道的工程地质情况,并分析了隧道的应力、变形特征以及支护方案。康定2号隧道处于高地应力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复杂且岩性
海通水泥厂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宗西乡海通沟,调查发现水泥厂右岸Ⅱ区DE段边坡上部出现多条宽大裂缝,坡体表层发生蠕滑变形,局部失稳滑塌。边坡的变形失稳将对海通沟水泥厂的生产运行产生极大安全隐患。因此,对芒康县海通沟水泥厂右岸边坡的失稳模式和变形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芒康县海通沟水泥厂右岸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
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轨道控制网(CPⅢ)外业测量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最常用的CPⅢ控制网数据采集软件仍存在几个缺点:基于计算机或者掌上电脑开发,在野外进行测量工作时,设备携带过于不便,且价格较为昂贵;通讯方式为有线模式;不包括数据处理和平差功能;仅用于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考虑基于智能终端平台研制一款全新的CPⅢ数据采集与处理一体化软件(简称CPⅢDMAIS)。首先,本文按照
随着川藏铁路建设的有序推进,沿线的岩屑坡加固问题日益突出。岩屑坡属于冻土地貌,在寒冻风化的作用下,岩石不断的崩解与破碎,并不断堆积在边坡表面。其虽然在自然状态下能保持自身稳定,但在人工开挖、地震、冻融等作用下有着较大失稳风险。传统加固支护方案如挡土墙等,并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加固,甚至会出现“边挖边溜”的窘境,因此迫切需要提出合理的岩屑坡加固方案。本文分析了传统加固措施的缺陷,并结合岩屑坡自身特性,
涎流冰是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广泛发育的一种地质灾害,其形成受气温、地下水埋藏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其发育机理及控制因素对于工程中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对野外涎流冰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统计了海拔、坡向、地下水位、地形起伏度、汇流面积、覆盖层厚度、含水层厚度等条件下涎流冰分布规律,通过Google卫星图像上野外涎流冰标点分布,分析了其在不同坡型下的分布特征。在对统计
川藏铁路建设对于改善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全线长度大于30km的隧道有多座,某些隧道长度甚至超过40km,而目前我国尚无40km以上铁路隧道建设及其测量控制的经验。鉴于此,本文针对超长铁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及探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了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测角误差的主要来源,设计了超长铁路隧道洞内平面控
为保证桥梁结构的正常运营和安全,对桥梁状态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有效维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积累了海量桥梁状态信息,但桥梁状态评估仍以人工检查数据为主,桥梁健康监测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现阶段大部分桥梁的维护工作主要依据现有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尽管规范和标准规定了每类桥梁的检测周期,但不同构件的重要性、环境条件、受力状态均不相同,且这些特性在桥梁生命周期内会发生变
瑞利波勘探法是工程物探中的重要方法,具有无损、快速、经济、有效等优势,利用其频散特性可以详细、客观地提供地层变化的地质资料。作为浅地层勘探的重要方法,瑞利面波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就瑞利面波的速度频散特性而言,理论上在层状介质中瑞利面波存在多模式现象,针对多模式频散特性的探索一直是瑞利面波研究领域中的焦点。除此之外,瑞利面波的多分量动力学特性—椭圆极化运动,也颇受研究者的关注。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