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世界,随着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和严峻挑战,面对繁荣和发展的机遇和活力,如何保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良性发展、协调发展,是每个国家在城镇化建设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战略问题。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山东半岛北部,包括东营、滨州等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作为山东省“一体两翼”总体布局中的北翼,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山东半岛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必将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后劲。国务院分别于2009年、2011年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蓝两大战略都将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列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作为的两大政策叠加区,如何在抓住发展机遇同时又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作为该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对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加快建成特色经济区域,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将黄河三角洲地区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高效生态典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本文结合黄河三角洲发展的实际和规律,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了必然性分析。阐述了必须从高效生态入手,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黄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主要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黄三角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了黄三角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的机遇和挑战。3、明确黄河三角洲战略定位,提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指出黄河三角洲协调发展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高效生态发展新模式,加快结构调整,推进高效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科技引领,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法规政策,拓宽生态环境建设融资渠道,深入持久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抓好以城市空气、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一般经验总结分析,进行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SWOT分析,明确黄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取向,提出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以期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范式支撑和实践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企业内部电子商务改善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引致了管理方式的革命.企业外部网的最大优势是控制库存.内联网与外联网的协同作用,利用信息传递快的优势可以减少交易成本、采购成本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影视产业的发展轨迹悄然发生了改变,新媒体打破了影视产业一直被电视台、电影院等传统媒体垄断的局面,给影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鲜活
如今,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相对复杂的生产环境下,其转速的计算精度仍存在问题,因此,业内学者开始对其转速估计技术进行研究,以卡尔曼滤波器
目的分析曲克芦丁注射液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研
我国各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未能全面、顺利推进,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政策指引。公共物品的供给应当根据其公共性程度由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的供给方式。老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感官分析,对海洋花香型香精的香气组成和香韵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5种不同果香、清香、海洋香、花香、龙涎麝香香韵的28种原料,并考察
语法教学历来都是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交际法成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虽然师生关系越
作为一种私权,表演者权法律保护从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理应全面体现私法自治精神。表演者权法定主义原则领域属于私法自治的禁区,新的表演者利益关系类型化、职务表演者权利保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对其翻译研究少得可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儿童文学处于文学的边缘地位,另一方面是人们认为儿童文学翻译容易、简单。但
运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问卷"对浙江省四所大学的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及来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压力感处于一般水平,压力的主要来源是自我发展与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