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世界,随着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和严峻挑战,面对繁荣和发展的机遇和活力,如何保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良性发展、协调发展,是每个国家在城镇化建设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战略问题。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山东半岛北部,包括东营、滨州等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作为山东省“一体两翼”总体布局中的北翼,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山东半岛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必将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后劲。国务院分别于2009年、2011年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蓝两大战略都将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列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作为的两大政策叠加区,如何在抓住发展机遇同时又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作为该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对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加快建成特色经济区域,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将黄河三角洲地区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高效生态典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本文结合黄河三角洲发展的实际和规律,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了必然性分析。阐述了必须从高效生态入手,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黄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主要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黄三角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了黄三角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的机遇和挑战。3、明确黄河三角洲战略定位,提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指出黄河三角洲协调发展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高效生态发展新模式,加快结构调整,推进高效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科技引领,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法规政策,拓宽生态环境建设融资渠道,深入持久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抓好以城市空气、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一般经验总结分析,进行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SWOT分析,明确黄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取向,提出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以期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范式支撑和实践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