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探讨了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精神分析美学。精神分析美学是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先导发展起来的。它以对人的潜意识的发现和对本能欲望前所未有的张扬影响了整个20世纪文学。精神分析对人性的张扬、本能的首肯与中国现代小说反对封建道德传统、关注现实人生、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内蕴多有暗合之处。精神分析美学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传播来源于两条途径:理论著作的译介和文学作品的间接濡染。这也规定了精神分析美学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大体走向。精神分析美学在中国现代小说的传播过程中,既有接受主体的被动吸纳与模仿,也有积极的对话与阐释。对话与阐释的过程也是精神分析美学本土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贯穿于整个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之中。对本能及潜意识的过分强调和对人的社会属性的漠视是精神分析美学的先天不足。受这一影响,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精神分析美学具有变革性和颓废性的双重因素。变革性表现为精神分析美学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题材的拓展、心理的深度开掘、叙事角度、表现技法的改变;颓废性表现为泛性色彩和病态基调。精神分析美学孕育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则催生了浪漫主义小说。精神分析美学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表现形态是本文论证阐释的重点。首先,精神分析美学不仅强调人的本能欲望,而且也揭示出封建主义、现代文明对本能欲望的抑制,这种冲突在“五四”特定的时代氛围中,使中国现代小说在总体上表现出浪漫主义倾向和悲剧色彩。这也是精神分析美学对中、西方文学影响的差异性。论文还具体分析了精神分析美学在中国现代小说中通过对情欲的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