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体育与经济发展的不断融合,体育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今日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全社会消费和投资热点,体育产业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作为居于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龙头地位的青岛市,经过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全运会之后,青岛的体育产业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世界体育产业发达的城市相比,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还不是很高。在研究中发现目前国内关于体育产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研究者大都局限在体育的圈子里对体育产业进行研究,很少有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对体育产业具体的内容研究不多,缺乏具体的反映地区体育产业真实水平的研究数据。在搜集到的这些文献资料里,对于青岛市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很少,客观上来说山东半岛各地市体育、教育、科研部门关于体育产业的数据及进行的相关现状的调查几乎没有,只有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才有说服力。对于后奥运时代占据山东体育产业龙头地位的青岛市的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的调查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研究对象为青岛市体育及相关产业。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青岛市2008年以来的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青岛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为: 截止到2009年底,青岛市从事体育产业的单位数量超过三千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五万。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三十亿。在体育产业发展的结构分布特点上,体育制造业所占份额最高,制造业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明显;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体育制造业增加值有所减少,但其占比最高,体育制造业依然是拉升青岛市体育产业的主导力量。体育销售业发展速度最快。体育服务业内部差异比较大,体育服务业整体上呈现出发展差异较大的鲜明特点。新兴体育业发展势头较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体育培训市场业已初步形成,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健身强体的需要,助推了体育产业的加快发展。但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青岛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有: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产业份额相对较低;体育产业潜力有待挖掘;目前为止青岛市尚没有专门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市综合规划中也没有明确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社会各界对发展体育产业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导致体育产业政策不健全,缺乏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体育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水平不高,社会化和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处理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等。 鉴于目前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需在实施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过程中予以着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体育产业宏观调控;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新型体育产业发展,发展海洋特色体育产业;打造大型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