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部分国家以其经济利益为纽带组建经济贸易共同体以实现经济互补共融发展的趋势呈现,其中,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的“金砖五国”贸易体也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可观的发展潜力。本文在考察“金砖五国”各自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国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潜力以及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引用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阐述了“金砖五国”之间的贸易基础是源于各国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是各国的要素丰裕度不同,或是同一产业的产品具有差异性,进而考察了“金砖五国”各自的对外贸易现状以及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双边贸易状况,发现:整体上,“金砖五国”的贸易发展迅速,且其他四国均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近年来其双边贸易额也在快速增长;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具有互补性,中国主要的贸易商品是工业制成品,而其他金砖国家则是原材料或者能源。在此基础上,利用比较优势指数SRCA和Lafay以及互补性指数TSC定量测算研究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商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得出“金砖五国”各自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与劣势的商品类型,同时,其结果显示中巴、中俄以及中南之间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互补,中印则是产业内贸易互补。进一步,选取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空间距离、进口国人口总数、出口国的外汇汇率、WTO和BRICS成员国等变量,利用2005-2014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回归的结果显示: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国的外汇汇率以及WTO成员国等四个变量与双边出口贸易都有着正向相关关系,而空间距离则对其有负向影响。最后,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向其他金砖国家货物出口的贸易潜力进行估算的结论为:中国与巴西、南非的出口贸易潜力一直属于“贸易过度”;而近几年中国与俄罗斯、印度的出口贸易潜力则从“贸易过度”逐渐转变成了“贸易不足”。在上述研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金砖五国”合作机制,促进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与实务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