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词识别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书写体系而言,英语单词属于字母文字,汉语单字属于语标文字。本文旨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剖析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英语的正字法意识是怎样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论文首先介绍了正字法的含义以及英语单词和汉语单字的显著差别,目的在于为教师、学生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系统的正字法知识,然后总结概括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为第三章的实验指明了方向。第二章回顾了词汇通达的理论模型,其中以Forster 的搜索模型和Morton 的单词产生器模型为代表。Forster 的搜索模型是一个两阶段加工模型,第一阶段完成后第二阶段才开始,也就是说是一种系列加工方式。第一阶段是搜索阶段,搜索先后次序是按照该词项在语言中的词频高低进行的,首先搜索词频最高的词项,然后依次类推至词频最低的。Forster 将这一阶段比作翻开字典的一页,但是要按照该页词频的顺序寻找词项,高频词在最上端,从上向下进行搜索。相比之下,Morton 的单词产生器模型是直接搜索模型,输入信号的所有元素都会促进通达过程,该过程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输入信号的每一音素都会影响整个过程中的下一步,直到输入完毕,或者不需要进一步的输入来识别存储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模型可被看作是词汇检测模型,因为输入的每一元素都进一步表征了某一特定单词的存在证据,一旦证据积累足够充分,该单词就被识别了。但是该操作实际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的,它首先是一个音素检测器,然后再建构或追踪音素的顺序,直到找到一个音素顺序与之匹配的单词。该理论的实质是每一单词都有一个独立的检测器,它选择的是与该单词的知觉特征相一致的单词。基于这些模型,在第三章进行了三个实验。实验一中,共设计了150 个词项,其中25 个真词,50 个假词,75 个非词。共75 对分为三组,每一对单词长度相当。要求被试从每一对中选出真词或非词。实验二中,收集被试的词汇判断任务成绩和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测试成绩。对每一个体来说,单纯偏离程度大的非词或者偏离程度小的非词不能够说明非词的总体识别,所以,求两者的平均数与英语测试成绩的相关。实验三中,运用了12 组单词,每组由6 个辅音-元音-辅音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