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情,尤其在经济发达、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都市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都已接近或低于安全警戒线,耕地可持续利用正面临挑战,在耕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引入恢复力,对其内部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耕地生态系统及其所面临的扰动特征、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内涵、性质、评价指标、模型和方法等展开了研究,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耕地生态系统应对扰动时持续保持原状态的能力与机制,并通过一定的人为手段提升其生态系统恢复力,从而为耕地管护及土地整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旨在实现与人类福祉有关的耕地生态系统可持续长期保护。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耕地生态系统构成、功能的分析表明耕地既要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同时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耕地生态系统面临劳动力流失、土壤污染、耕地退化、数量质量难以动态平衡等压力,为保证耕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引入恢复力研究,界定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调控等概念的内涵。(2)耕地生态系统是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选取合适的指标构建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划分为耕地自然恢复力和耕地社会恢复力两个子系统,子系统下细分为耕地本底恢复力、耕地生态恢复力、耕地空间恢复力、耕地整治恢复力四个三级子系统,建立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四维模型,依据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具有度量性、可塑性的基本特征,对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3)对青浦区全域和郊野公园建设区进行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结果表明青浦区耕地生态恢复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评价结果为青浦区未来耕地利用宏观政策、规划、产业布局等提供依据,郊野公园则突出上海市特色,评价结果切实表明不同利用情况、综合整治、经济科技投入下耕地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直观变化,为具体措施落实提供依据,综合提高整个系统的恢复力和完整性,实现耕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长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