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高县南宝香蕉基地中使用豆粕有机质发酵液可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六年中该香蕉园采用留吸芽的方式进行繁殖,而发病率不到1%,而周边蕉园的枯萎病发病率已达到60%。本实验通过对豆粕有机质发酵液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和鉴定。将筛选得到的对病原菌有拮抗效果和无拮抗效果的菌液分别或混合施用在接种病原菌的香蕉幼苗中,通过对香蕉幼苗抗病性生理指标(POD、SOD、MDA与游离脯氨酸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枯萎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探讨豆粕有机质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对豆粕有机质发酵液进行分析,通过多种处理后,分析出能够得到菌种多样性是来原于豆粕有机质。从处理后的有机质发酵液中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得到30株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16株为杆状菌,经平板对峙发现有7株细菌对(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 Foc4)有拮抗效果,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 thuringiensis)、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及耐寒、生物脱氮与调动生理代谢的促生性菌株。2、用菌液对香蕉幼苗进行淋根处理,对香蕉枯萎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效:(1)使用混合菌液,在伤根和未伤根处理中香蕉幼苗抗枯萎病防效分别为84.90%、94.30%(2)单使用有拮抗作用的菌液未伤根与伤根处理的防效分别为58.85%、77.67%。(3)单使用对病原菌没有抑制效果但有促生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液伤根与未伤根防治效果为51.13%、67.56%。3、用菌液对香蕉幼苗进行淋根处理,各个处理的香蕉幼苗MDA含量在第2天下降到最低值,处理2(混合菌液未伤根淋菌处理)的香蕉幼苗MDA最低,与其它处理在第二天的MDA值呈显著差异;POD、SOD舌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都是先提高再下降的趋势,各个处理间比较,处理2效果最好,其活性大大增加,在处理时间上进行比较,处理第2天抗氧化酶的活性最高;与清水对照相比,经混合菌处理后的4种防御酶的活性都在第2天达到峰值。结合防效实验,初步推测施用豆粕有机质发酵液可提高香蕉抗氧化能力,是其控制香蕉抗枯萎病的原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