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探索及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对其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的探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titis,KOA)的潜在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改良全膝关节置换术(Tol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术后评价;确认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对KOA的治疗作用并揭示其在KOA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使用GEO数据库分析非KOA及KOA患者软骨组织转录组学数据,分析二组间的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信号富集并对全基因表达谱进行GSEA富集分析。(2)使用EOS系统的膝关节成像功能对接受TKA的KOA患者(观察组)及单侧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的年轻患者(对照组)进行摄片,对比分析参数;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前和术后4个月进行VAS评分并对血清中Collagen Ⅰ、IL-1β、IL-6及MMP13水平进行ELSIA检测。(3)基于网络药理学策略分析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治疗骨KOA的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构建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靶标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在KOA中的潜在核心作用靶标进行GO和KEGG分析,并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与其在KOA中的潜在核心作用靶标进行分子对接。(4)复制IL-1β诱导体外SW1353细胞模型和木瓜蛋白酶膝关节注射诱导的体内小鼠KOA模型,使用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干预,测定细胞活力,评价小鼠足趾肿胀度,PCR和/或蛋白印迹检测SW1353细胞或右膝关节软骨中IL-1β、IL-6、IL-17、Crp等炎症因子及SRC、EGFR、MAPK14等潜在作用靶点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选取GSE169077数据集系列为分析对象,5例为非KOA患者,6例为KOA患者。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在2倍差异条件下,KOA患者膝关节软骨组织中有164个基因显著上调,有61个基因显著下调。以不同类型胶原为代表的基因及MMP13等基质降解相关基因在KOA患者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以ABCA1、CEBPB和APOD等为代表的脂质转运和PCK1及HILPDA等为代表与代谢相关的基因在在KOA患者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KEGG信号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倍差异条件下的差异基因向205条信号富集,其中有显著性的信号通路有17条。富集结果最为显著的前五的信号通路为 ECM-receptor interaction、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Ribosome和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全基因谱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显著向15条信号通路富集,其中ECM-receptor interaction在KOA患者中降低最为显著,而Ribosome在KOA患者中增加最为显著。(2)sterEOS软件从膝关节冠状面扫描图获得9个参数(HKA,mLDFA,AMA,JLCA,mLDTA,TT,TC,TMM,LDT-GSA)及从矢状面获得的4个参数(PDFA,PPTA,ADTA,ADT-GSA)中,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膝盖内翻还是膝盖外翻的KOA患者的TC显著增大,而ADT-GSA显著减小。而LDT-GSA参数区分了 KOA内翻与外翻患者骨骼解剖学参数的不同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是否具有疼痛症状影响了 KOA患者在TKA术前的影像学角度。TKA手术显著矫正了 KOA患者的多项异常参数。与对照组相比,KOA患者术前血清内Collagen Ⅰ、IL-1β、IL-6及MMP13的水平显著升高,在进行关节置换术后KOA患者血清中这些因子的水平显著降低。(3)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TCMSP数据库和SWISS数据库预测出6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105个潜在作用靶点,OMIM和Genecard数据库确定KOA的2612个疾病靶点。将作用靶标与疾病靶标合并,确定木脂素类化合物在KOA中具有53个潜在作用靶标。PPI网络确认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度值显著高于其他靶标,表明它们是木脂素类化合物治疗KOA的潜在关键靶标。拓扑MCC算法确认了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关节炎中15个潜在作用靶标核心基因。核心基因KEGG分析结果显示,SRC、EGFR和MAPK14是五味子治疗KOA的关键靶点。木脂素类化合物与15个潜在作用靶标核心基因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五味子酚和五味子乙素以较低的能量与大多数基因的蛋白质结构结合,而五味子酚和五味子乙素可稳定地与SRC结合。(4)浓度为50μM以内的6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对SW1353细胞的活性无影响,12.5、25和50μM的6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可上调IL-1β导致的SW1353细胞中Collagen Ⅱ的下调,并抑制细胞中增加的MMP1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KOA小鼠模型中,五味子、五味子酚和五味子乙素均显著改善了 KOA小鼠关节肿胀的症状,抑制KOA小鼠软骨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17、Crp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它们显著上调KOA小鼠软骨中降低的Collagen Ⅱ基因表达和显著下调软骨中增加的MMP13基因表达。SW1353细胞的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不同木脂素类化合物抑制了模型细胞中增加的SRC、EGFR和MAPK14蛋白表达水平。小鼠中PCR结果显示,五味子、五味子酚和五味子乙素均显著抑制了模型小鼠膝关节软骨中升高的SRC、EGFR和MAPK14 mRNA水平。结论:以MMP为核心的基质降解和炎症是KOA发生的关键机制,ECM-receptor interaction和Ribosome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分子是诊断和治疗KOA的潜在靶点。疼痛影响KOA的TKA的术后恢复,改良的EOS系统有利于TKA术后的评价。SRC、EGFR和MAPK是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治疗KOA的关键靶点。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抑制SRC的基因表达和活性,抑制EGFR和MAPK14基因的表达,进而减少基质降解发挥治疗KOA作用。
其他文献
“双减”政策在整体上赋能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向小学阶段的“立德树人”实践,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适应性要求和挑战。面向“双减”的小学德育需要在文化层面实现路径与策略拓新:在思维理念上开展关系型教育,建设小学德育主体文化;在平台载体上设计多学科活动,丰富小学德育课程文化;在方法过程上实施对话式教学,深化小学德育教学文化;在评价考核上强化增值性评价,优化小学德育评价文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不仅能充分满足当前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要,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专业人才。本文对此展开分析,探讨“双减”下的教育现状,提出小学英语渗透德育的方法。
水性聚氨酯是一类新型的纸张表面施胶增强剂。作为特种纸表面施胶增强剂的水性聚氨酯,则需要利用其大分子中含有异氰酸酯基团(NCO)作为具有高活性基团,在施胶过程中可与淀粉、聚乙烯醇或其他天然聚合物的羟基等作用生成氨基甲酸酯基团而引入化学交联结构,从而极大增加作用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特别是作为表面施胶剂,可以使纸张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其他所需要的性能。但由于NCO的高活性,在分散和转移时容易发生水解而失
高中思政课德育情境设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立足政治学科本质属性,彰显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坚持素养立意取向。既要强基固本,又要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突出劳动教育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价值,构建德育情境。本文以高中思政必修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从四个方面探索高中思政课德育渗透应有历史味、学科味、育人味、生活味,实现“双减”不减质,德育“赋能”
“双减”政策强调减负增效的根本之策是学校教育改革和课堂质量提升,一“改”一“提”,加快了教育生态向理性回归的速度,并对学校主体责任的履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教育回归理性的行动,是以课堂变革为核心的融德育改革、课程优化、课堂变革、新型家校关系构建,以及管理创新等为一体的整体联动。
碳布作为一种柔性集流体,由于其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大、柔韧性好,机械强度适中等优点,可在柔性电池装配和应用中展现巨大的应用潜力。锑基氧化物是为数不多的兼具有较高的储锂和储钠性能的电极活性材料。若能将这类材料成功应用于碳布表面,则有望在柔性基体材料表面实现高的电化学储能性能应用,可以进一步深入拓展这类材料的应用潜力。但是这类材料目前在柔性基体表面的组成调控,形貌演变,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仍亟待进一步深入
随着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绿色化学的普及,提高海洋用钢的防腐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性富锌环氧涂料以其优异的防腐性能、物理性能和经济优势等成为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船用钢材保护材料之一。添加功能性导电填料可以增强富锌涂层锌颗粒之间的导电性延长防腐时间。然而,在涂层干燥过程中容易形成蒸汽逸出孔,导致金属表面暴露于外部腐蚀环境,腐蚀保护大面积失效。目前,常用的导电自修复填料尺寸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其分散性
目的:我国是肝病大国,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均较高,而肝移植是现阶段治疗各种肝脏损害所致终末期肝病、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理想方法。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以及阻断肝门的肝部分切除术后难以避免的损伤,术后易导致肝功能障碍,甚至肝衰竭。需要肝移植的患者不断增加,使供肝短缺的问题愈加严重。为了扩大供肝来源,各大移植中心逐渐接受脂肪肝作为“边缘性供肝”。越来越多的研究表
聚丙烯酸酯基纳米复合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热学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化妆品、医学等领域。该类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物理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等方法,其中聚丙烯酸酯与纳米粒子间的界面作用方式与作用力强弱从本质上决定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有关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界面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关于界面作用模型建立和材料构效关系方面研究的深度不够、系统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类材料性能的挖掘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