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升阳益胃汤与补脾益肠丸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比较,明确升阳益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本病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并提高临床痊愈率。方法:(1)将纳入的60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升阳益胃汤组)和对照组(补脾益肠丸组),每组各30例。(2)两组病人均每周复诊一次,四周后观察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3)试验结束后,整理、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疾病总疗效分别为86.67%、7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分别减少了大约13分、9分;治疗后组间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各单项症状积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进行比较,治疗组在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粘液便、排便不尽感、食少纳差、倦怠乏力、神疲懒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不尽感、神疲懒言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腹痛、腹胀、肠鸣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前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升阳益胃汤对IBS-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补脾益肠丸。(2)中医症状的改善方面,两药均能改善脾虚湿阻证的各项症状,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升阳益胃汤能明显改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粘液便、排便不尽感、食少纳差、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对腹痛、腹胀、肠鸣的改善两组无差别。(4)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亦未出现明显不适或不良反应,说明升阳益胃汤治疗本病安全可靠。通过临床研究,表明升阳益胃汤能明显改善IBS-D脾虚湿阻型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并起到补消兼施,健脾渗湿以止泻;升降相得,共复脾胃之和降;气血并举,补气养血扶正气;肝脾同调,抑木扶土止痛泻等作用。为今后制成院内制剂提供理论支持,值得临床继续深入挖掘,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