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性关节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使得该病的防治成为难点,此类治疗药物一直是药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扎托布洛芬(zaltoprofen),是由日本Chemiphar公司开发,1993年在日本首次上市的一种新型丙酸类非甾体抗炎、镇痛、解热药,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腰痛症、肩关节周围炎、颈肩腕综合征以及手术后、外伤后以及拔牙后的消炎镇痛。现在我国还未有任何剂型上市。本品选择性作用于炎症部位,抗炎作用明显高于同类药物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普生、布洛芬、氨基比林等,具有高效、胃副作用小等特点,但是与其它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相类似,扎托洛芬口服也有不良反应,表现为胃不适、胃痛、嗳气、下痢等消化系统症状,同时还可能引起头痛、嗜睡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障碍、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所以将扎托洛芬制成经皮吸收制剂,局部用药,患者可根据情况随时终止用药,有利于关节炎、局部疼痛和炎症的治疗,并能克服口服所引起的副反应,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本文首先建立了扎托洛芬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对扎托洛芬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以小鼠腹部皮肤为渗透膜,利用扩散池研究扎托洛芬凝胶剂的渗透性能,考察了凝胶剂的pH、卡波姆浓度、渗透促进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对扎托洛芬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规定时间的累积渗透量为指标,选取卡波姆浓度、氮酮、丙二醇的用量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对其体外释放和渗透机制进行研究,初步对其透皮机制进行探讨;对凝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酸碱度测定、耐热实验、耐寒实验、离心实验、室温留样实验和加速实验;观察动物皮肤短期内接触扎托洛芬凝胶剂产生的毒性和刺激性反应以及反复用药后机体兔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进行了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及皮肤过敏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扎托洛芬凝胶剂的含量,专属性强,方法简便、快捷、灵敏,日内精密度RSD<0.5%,日间精密度为RSD<0.6%、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为0.81%,绝对回收率为98.77%之间,RSD小于0.90%,辅料对其测定无干扰,标准曲线方成为A=0.0132C-0.0068,r=0.9998,扎托洛芬在11μg╱ml~6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符合测定要求。卡波姆浓度、丙二醇用和氮酮的用量对体外渗透有明显影响;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最佳处方为卡波姆浓度为0.75%,氮酮浓度为1.0%,丙二醇浓度为15%;扎托布洛芬凝胶剂经皮渗透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体外释放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扎托洛芬凝胶剂在室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高温条件下颜色变深,建议在贮存过程中尽量避免高温环境;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可以看出扎托洛芬凝胶剂无毒性和刺激性。将扎托布洛芬制成凝胶剂,增加了局部药浓度,方便了患者用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减少用药剂量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胃肠道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毒性,是一种安全的皮肤表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