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应用导管塑型技术在复杂冠脉介入诊疗中的效果,并总结本中心导管塑型经验、导管塑型原因分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单中心、随机、单盲、平行组对照设计,连续入选2016.1-2017.6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通过5FtigerI导管造影不能完成显影的患者159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采用6FJudkins及其补充Amplatz导管行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实验组80例,采用多功能5FtigerI造影导管塑型技术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对比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射线量、对比剂剂量、导管使用数量、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第二部分主要采用病例报道探讨Judkins左侧(JL)指引导管塑型技术在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左窦(AORCA)的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并记录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射线量、对比剂剂量、导管使用数量、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第一部分:(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复杂冠脉造影中所需的导管数量[(1.30±0.56)vs(2.47±0.57),P=0.001]、射线剂量[230(175.25,274.5)vs 267(230,321),P<0.001]、对比剂剂量[(54.56±8.24)vs(61.78±7.88),P=0.001]、X线暴露时间[(4.17±1.67)vs(4.78±1.51),P=0.03]、手术时间[21.6(18.9,25.38)vs 26.8(23.4,31.4),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成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98.7%(78/79)vs 97.5%(78/80),P=0.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塑型原因分层对比中,A类与C类原因中,实验组在射线剂量、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类原因中,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在3例患者中,年龄在65岁-76岁,3例均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1例患者通过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另2例患者通过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干预的中位时间和射线时间分别为62min和15min,且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的血运重建,无并发症。结论:1、对于复杂冠脉造影处理,运用5FtigerI导管塑型技术与更换6FJudkins相比造影成功率相当,且安全性良好。2、对于因LSOV引起的异常RCA的病变,通过对Judkins左侧(JL)指引导管进行导管塑型技术是安全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