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以川浙豫三省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am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全球碳排放急剧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至2020年的101.6万亿,不仅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伴随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也保持同步增长。1978-2019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978年的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9年的48.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一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强有力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碳排放。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的约70%,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不仅使保持经济增长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面临巨大压力,而且预示着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约束。面对上述挑战,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要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宣示,既表明我国将全力推进绿色低碳的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又意味着未来能源战略也将做出相应重大调整。然而,我国各地区之间能源禀赋、气候、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在各地区之间有着不同表现。那么,如何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实现区域经济与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的良性经济增长就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省份为研究尺度,分别选取四川、浙江和河南(以下简称“川浙豫”)作为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代表性省份,通过分析川浙豫三省在1990年-2018年间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变化,探讨了三省在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变化、差异及成因,进而提出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调整、碳排放减少与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Tapio脱钩指标模型得到的脱钩关系状态显示,除个别年份外,四川省、浙江省、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均为弱脱钩关系,且这种弱脱钩关系在三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浙江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效应最强,四川次之,而河南相对最弱。第二,经济增长和不同类型能源消费的脱钩影响效应在川浙豫三省之间表现有所不同。其中,浙江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脱钩程度最弱,即经济增长对浙江电力消费促进作用最明显;河南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脱钩程度最弱,即经济增长对河南煤炭消费促进作用最明显;四川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脱钩程度最弱,即经济增长对四川石油类消费促进作用最明显。第三,通过kaya恒等式与LMDI模型实证结果得出,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驱动因素包括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规模。其中,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碳排放对经济增长脱钩,而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抑制能源消费碳排放对经济增长脱钩,由于地区差异、气候差异等导致各影响因素系数存在差别。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术界目前使用脱钩理论研究能源消费与增长关系的文献并不少见,但研究尺度大多基于国家层面,侧重以标准化的指标体系衡量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地区或省级层面对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探讨相对较少。为数不多从地区或省级层面展开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某一个地区或省份分析,较少横向比较这种关系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省份的差异。由于四川、浙江、河南是我国西部、东部、中部的代表性省份,所以选取这三个省份展开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洞悉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区域差异,为未来能源政策提供一定决策参考。第二,从研究内容看,本文以脱钩关系为研究重点,对四川、浙江、河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的时间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分析,同时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变化进行了比较,从而有助于更好把握东、中、西部地区三个代表性省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地区间差异。
其他文献
质量控制图作为一种统计管理工具,在工业质量管理上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它是一种由横纵坐标和上下界限构成的统计图,通过图上的打点轨迹来判断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还是失控状态,从而判断引起产品质量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偶然性的还是系统性的。传统的Shewhart控制图对观测数据的分布性要求较高,通常需要事先假定数据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而在现实生活中,观测数据往往服从于非正态分布,并且参数估计量的抽样分布难以得到。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数字经济在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在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已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2019年3月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了争议已久的《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的出台是为了使欧盟的版权规则更加适应数字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并实现欧盟未来版权市场的良好运作与良性发展。该指令将是近年来欧盟版权制度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它也将建立起一个更
电影政策的引导与扶植对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是韩国电影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电影已经取得飞跃性发展,乘着“韩流”之风开始走出国门,风靡亚洲,走向世界。这一时期韩国电影的迅速崛起,与韩国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正确引导与扶植不可分割。其“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和电影政策的转折,将韩国电影产业振兴提上一个高度,成为推动韩国电影突出重围、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根据北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攀升,中国的就业形势也面临挑战。自主创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起到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八大以来,明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创业活动日益活跃。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政策环境下,中国正大力倡导发挥众创空间的作用,为“双创”提供全面、低价、优质和专业的服务,促使许多创业者选择
随着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批新型的难民,他们被称为“环境难民”。然而由于环境难民的定义含糊,国际社会上并没有承认环境难民的身份,针对这一类群体,应当如何保护其合法权益,值得我们深刻探讨。根据对目前存在的国际法律保护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环境难民问题可以纳入保障类似特殊群体(如政治难民、移民、无国籍人士和国内流离失所者)的国际保障措施之中。但是因为保护目标
拒绝敏感者是指对被拒绝情境保持高焦虑心理预期的人,他们通常对社交情境中的被拒绝情境有着持续性的恐惧焦虑预期和准备性知觉,通常有过度压抑或过于激烈的行为反应倾向。具有高度拒绝敏感性的人,通常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存在或大或小的不足,从而对个人生活的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当前,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拒绝敏感性的形成机制方面的理论分析,缺乏对拒绝敏感者的现实需求及问题的实务干预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
长期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因不能卖空使得投资者只能买涨不能买跌。直到2010年3月31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启动,随着该制度的推进,部分上市公司被允许进行卖空,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单边市”状态被打破了,对整个市场及微观企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尽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的热点话题。在信贷市场及资本市场,企业的公司治理以及信息传递对于企业是否能获得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提升,乡村旅游业日益发展完善。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各地开始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文化产业,一直受到大众游客的青睐。其不仅能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能有效改善乡村生活、提高居民经济收入,促进城乡文化交流。民宿作为乡村旅游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体验乡村生活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的重任,是表达乡村特色民俗文化的载体。当下,虽然我国民宿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为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作出的长期经济举措。调整供给结构、实现供需均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面临着阶段性的发展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生产所遵循的一般客观规律,是指导社会市场实现均衡发展的的科学理论,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经1997年刑法立法确定成为我国危害公共卫生罪中的一个具体罪名。入罪以来,该罪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较少,且理论界也一直未予以足够的关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适用和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本罪进行深入探讨。第一个部分是在参考《刑法修正案(十一)》和《传染病防治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最新规定进行梳理,探讨本罪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