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xPEC)是一类能引起人和动物肠外组织感染的重要人畜共患病病原,可致使不同宿主发生脑膜炎、败血症、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每年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造成巨大的财政支出。70-95%的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和50%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都由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UPEC)引起的。同时败血性大肠埃希菌(Sepsis-associated Escherichia coli, SEPEC)也是血液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其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病例越来越多,且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到的尿液和血液来源的大肠埃希菌的系统分群、分子分型特征、毒力基因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防治E.coli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保存的ExPEC104株,包括55株UPEC和49株SEPEC,采用多重PCR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分群、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和44种毒力基因筛查,采用K-B纸片法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系统分群结果显示,104株ExPEC主要属于D群(51株,49.0%),其次为B2群(37株,35.6%)、A群(10株,9.6%)和B1群(6株,5.8%)。其中55株UPEC中B2、D、A和B1分别占43.6%、41.8%、9.1%和5.5%,49株SEPEC中B2、D、A和B1分别占26.5%、57.2%、10.2%和6.1%。2. MLST分析显示7个管家基因adk、fume、gyrB、icd、mdh、purA、recA的等位基因数值(allele numbers)分别有18、21、20、17、15、15、13种。104株ExPEC共发现34种ST (sequence types)型,以ST131型菌株最多,占14.42%(15/104),其他主要ST型依次为ST648型,占10.58%(11/104);ST69型,占9.62%(10/104);ST10型.占7.69%(8/104)。55株UPEC分属于20种不同ST型.以ST131型最多.占20.00%,49株SEPEC分属于24种不同的ST型,以ST10型和ST648型最多,各占10.20%。新型ST型2型,分别为ST3905、ST3907,且分别位于UPEC和SEPEC菌株中。3.毒力基因sfaS、iha、papA、iroN,、fyuA、Kps Ⅲ在104株菌株的检出率均大于50%;毒力基因afaE8、cdtB、pic在104株菌株中未检出。55株UPEC中检出率≥20.0%的毒力基因有22种,检出率最高的为fyuA(96.4%)和kps Ⅲ(92.7%),有4种毒力基因未检出(bmaE、afaE8、cdtB和pic),毒力分数(携带毒力基因个数)为5-20,第25百分位数(P25)、P50、P75分别为7、11和14。在49株SEPEC中,检出率≥20.0%的毒力基因有15种,检出率最高的为papEF(91.7%)、iha和astA(均为87.5%),有12种毒力基因未检出(f17, afaE8, cvaC, K1, rfc, vat, cdtB, pic, usp, uidA, malX,H7fliC),毒力分数为2-19,第25百分位数(P25)、P50、P75分别为6、9和11。4.104株ExPEC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6.5%,对9种抗生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耐药率最低的为美罗培南(2.9%),美罗培南耐药株均来源于血液。UPEC菌株和SEPEC菌株的ESBL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阳性率分别为60.0%(33/55)、61.7%(30/49),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80.0%(44/55)、85.7%(42/49),耐抗菌药物类数的中位数分别为7和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D群是肠道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较常见的系统分群,ST131比例较高,应引起更广范围的关注。(2)粘附因子、保护素、铁载体、毒素等相关的毒力因子在肠道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广泛分布。(3)本地区临床分离的肠道外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较严重,需密切关注产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同时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