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偏误分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早就接触到了“还有”的意义和用法。在《新实用汉语课本》1《你们家有几口人》中,短语结构“还有”作为副词“还”加动词“有”的形式出现在课文中,表示补充的意义。在实际的口语交际中,“还有”已经具有了连词的特征被广泛用于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表示并列关系。相应地,在《新实用汉语课本》3和《新实用汉语课本》4中“还有”不仅仅是表示补充意义的短语结构,还增加了词间连词“还有2”和句间连词“还有3”的用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出“还有”的连词用法至迟在元末明初就出现了,连词“还有”是由表示存在的短语“还有”在语境、信息交流等诱因的影响下经过重新分析导致“还”和“有”之间的分解消失而形成和固定下来的,它是短语词汇化的结果,而其词汇化条件是使用频率的提高。通过收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还有”的偏误用例,可以发现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时,经常与其它词发生混淆。例如:“而且”、“并且”、“还”和“还是”等。连词“还有”在汉语中属于虚词一类,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较少,常用虚词大概700个,其语法意义抽象性强,用法复杂。而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虚词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的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经验和能力不足的教师很难处理好,学生在学习上也很难完全把握。再加上教师讲解不全面、方法单一、教材和工具书的解释不恰当、学生理解的不透彻等原因,导致汉语学习者难以掌握虚词的语法意义和用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其句法特征、语篇功能、习得和偏误情况、教材及工具书分析等方面入手,搜索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及调查研究在校留学生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对偏误的类型进行收集和分类,了解学生偏误原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使留学生能在学习、生活中正确、自如地运用。最后,结合调查、分析结果编写教案,为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点建议,也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声音是它的形式,意义是它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语言不可能脱离语音而单独存在,语音教学也就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内容。因此,语音学习效
声调的区别特征是我们对语音感知的最重要的信号,巴基斯坦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大量声调偏误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文章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巴基斯坦留学生的
伴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与新课改的推行,加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任务型教学随之提出,并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明显的教学优势,就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而言,任务型教学要求英
人际关系与语言密不可分。一方面,人际关系影响交流时词汇的选择与话语的表述;另一方面,语言的选用又体现了特定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语言是建立和维持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论文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如融资问题、绩效问题、风险管理问题和品牌建设问题等的研
我国与泰国往来已久、关系密切,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和对泰汉语教学的迅速发展,泰国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本篇论文以泰国明满学校孔子课堂作为研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现代汉语中的两个意义相近、用法相似的人称代词“别人”、“人家”。首先,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这两个人称代词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在句法方面,“别人
追溯语言研究历史,传统语境的内涵与定义是由原籍波兰的英国学者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的。这一内涵与定义的提出,也正标志着他学术研究领域的转变:不在单一热衷于人类学领
心理动词是动词中的一个小类,其语义的复杂性和语法功能的灵活性使其成为了动词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了解心理动词的搭配对象,总结心理动词的搭配特征,是掌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