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建设,建设又是在土地的基础之上。因此,建设用地的总量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会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造成极大的威胁。对于某个区域来讲,建设用地如何科学合理分配的问题,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制约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的基本概念出发,以系统控制理论、地域分异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等为理论指导,根据各因素对计划指标的影响,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构建计划指标分配模型,最终完成计划指标的分配。本文以廊坊市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研究,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用地状况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在SPSS中实现相关分析选取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二三产业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人口、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非农人口等12个影响廊坊市各县(区)计划指标分配的因素。根据计划指标分配的原则,采用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的BP神经网络法构建模型,完成对各县(区)计划指标的分配。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赋值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新的标度法,与传统的1—9标度法进行比较,新标度法更加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接近人们的判断尺度。同时收集并采用近4年的滚动标准化数据进行研究,具有现势性,最后通过在Matlab7.0中编程运行得到计划指标分配的权重,实现了廊坊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为使结果更加科学有效,克服人为因素对分配权重的影响,本文又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研究,以Matlab7.0为平台,使用大量的数据样本对BP网络进行训练与模拟,最终得到廊坊市各县(区)计划指标分配的结果。对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分配结果与实际分配都有些差异,但均能反映分配比例趋势,而且BP模型比AHP模型与实际分配相差较少,BP模型预测较好,推荐使用BP模型进行今后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