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想象——以狄更斯小说为例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狄更斯小说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想象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在狄更斯笔下,工业场景以“他者”的面貌出现代,代表着狄更斯并不熟悉、也不曾生活过的另一个世界,是恐怖的、令人震惊和非人性的。在对工业场景的这种想象中隐含着一个变革时代集体性焦虑和震惊情绪。工业化发展在更在深层次改变了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狄更斯对于工业场景的呈现,也被看作这种改变在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以往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转向对工业场景的恐惧,在美学上以往用来形容自然的“壮美”概念也用在对工业场景的描述中。作家的地方意识深刻影响了工业场景的描述和呈现。而火车作为19世纪新兴的交通工具,它对时空关系的改变影响了狄更斯对于空间的表达,并带来了叙述上的焦虑。
其他文献
云周村位于文水县城最东部,处于文水话和祁县话的交界地带。从宏观上讲,云周话属于晋语,侯精一在《晋语的分区》一文中把它划入晋语吕梁片;从微观上讲,笔者把它划入文水话东片。由
本文试图通过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批评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发掘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辩证关系,反思中国文论界普遍存在的关于“失语”的讨论,以期在尽可能广阔的背景
《说文解字》是汉字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字书。迄今为止,对《说文解字》,尤其是小篆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共时的、静态的分析。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以《汉语古文字字形表》收录的甲骨文、
本文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鲁迅现象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坚持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本着尊重历史事实和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严肃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和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大变革的时期,文学变革是大势所趋。在此大背景下诞生的新写实小说历史性地站在了一个节点上——文学逐渐告别政治—文学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