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冷战后的国际粮食援助——以国际社会对朝鲜的粮食援助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研究冷战后的国际粮食援助问题,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于冷战后的国际粮食援助有一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全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国际粮食援助综述,概括了冷战后粮食援助的现实可能性和特点,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粮食援助、冷战后国际粮食援助的基本概况有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要部分,是案例研究:通过国际社会对朝鲜的粮食援助这个案例,分析冷战后国际粮食援助的特点和实质。按照援助的渠道把国际粮食援助分为双边粮援和多边粮援,国际粮食援助在朝鲜的实施也主要分为这两个部分。双边粮援以韩国-朝鲜双边粮援为例,通过描述粮援过程,归纳这一双边粮援事件的特点,分析得出——双边粮援是援助国与受援国互动的过程,是两个国家综合衡量国家利益和需要付出的代价做出的理性选择。多边粮援以世界粮食计划署对朝鲜的粮援为例,分析得出——多边粮援虽然有相对中立性,但在国家是主要行为体的无政府国际社会中,仍然会受政治因素的制约,无法摆脱粮食生产大国的影响。 第三部分综合双边粮援和多边粮援的分析得出结论——国际粮食援助的实质:冷战虽然结束,国际粮援可以不再受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制约,但是它仍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无法取得完全的中立地位。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提高本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依靠自身力量保障粮食安全。
其他文献
一等级
本文研究的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问题——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关于环境国际合作,需要从国际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高度去理解其博弈过程。它是当今世界一项重要的国际谈判,其重点是要形成保护全球环境的国际规则,涉及未来全球体系(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长期的经济、政治与环境发展空间及其相关的权利与责任的确定。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
遗嘱继承的方式体现了立遗嘱人的意志,是意志自由的表现,共同遗嘱是遗嘱继承的一种特殊方式。现行继承法没有对共同遗嘱进行法律规制,以致共同遗嘱制度在实践应用中步履维艰,民事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农村这个特定领域的反映,是在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