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从蛋白和代谢水平为针刺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寻找特异性标记物和关键性靶点;通过研究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患者与健康人的差异,试图寻找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在蛋白及代谢方面的可能发生机制,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干预,每日针刺1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共治疗30次。观察治疗前后如下指标:(1)疗效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体重、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2)安全性指标: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不良反应记录等。2.蛋白质组学研究以临床试验中治疗组代谢综合征患者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健康查体处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Met S患者治疗前标记为A组,针刺治疗后标记为B组,健康志愿者标记为C组。每组各纳入4名受试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措施及疗程等同临床试验部分。针刺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采集清晨空腹血液,血液标本经低温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经处理后进行样品分析。采用Label 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各组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并按差异倍数大于1.5筛选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和针刺干预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GO注释和富集、KEGG富集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3.代谢组学研究随机选取临床试验中治疗组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患者36例,针刺治疗前为A组,针刺治疗后为B组;随机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健康查体处的健康志愿者32例,标记为C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措施及疗程等同临床试验部分。针刺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采集清晨空腹血液,血液标本经低温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经处理后进行样品分析。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与四级杆-轨道阱(Q-Exactive)质谱联用技术(LC-Q-Exactive-MS/MS)获得血清组织的代谢轮廓,采用模式识别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数据经Unit variance scaling(UV)预处理后,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包括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本次实验以OPLS-DA模型得到的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大于1且P value小于0.05为标准筛选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1.临床研究最终进入统计的两组病例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腰围、BMI、病程、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血压、甘油三酯、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其余指标没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治疗组总体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提示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Met S脾虚痰湿证患者较正常人有差异表达蛋白有92个,其中46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上调,46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下调,认为补体C3、α-2-巨球蛋白、补体C4-A、肝素辅因子2、补体C1R、α-2-抗纤溶酶、补体C9、补体C6、凝血因子XIII B链、脂联素等是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的关键蛋白,与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路密切相关,主要涉及机体凝血功能及免疫反应等方面。针刺疗法干预后有差异表达蛋白88个,其中34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上调,54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下调,Adiponectin、Afamin等蛋白是针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关键蛋白,与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涉及到凝血功能、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方面。3.代谢组学研究代谢组学发现L-胱氨酸、胆碱、磷酸胆碱、丙酰肉碱、L-谷氨酸、花生四烯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等是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发生的重要代谢物质,与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糖代谢等多种代谢通路异常有关;谷氨酰胺、L-酪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等是针刺治疗Mets脾虚痰湿证的关键代谢物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多条通路相关。结论:1.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的发生与ACTB、C6等92个蛋白相关,与L-胱氨酸、胆碱等26个代谢物相关,涉及到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亚油酸代谢等多条通路。这些体内的小分子化合物及关键通路可能是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2.针刺疗法不仅能降低腰围、体重指数,调节血脂代谢紊乱减轻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也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临床有效率达92.5%,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3.针刺疗法干预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后,ACTB、AK4等34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上调;GC、AFM等54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下调,Adiponectin、Afamin等蛋白是针刺治疗Met S的关键蛋白,与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涉及到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4.针刺疗法干预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后磷酸胆碱、可可碱等18个代谢物显著上调,天冬氨酸、色氨酸等15个代谢物显著下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多条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