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腰椎脊后神经内侧支的临床应用解剖,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制备,腰椎小关节退变疼痛的动物模型制备和小关节退变中Hedgehog信号通路初步研究。方法:1、观察12具尸体标本腰椎脊后神经内侧支走行和骨纤维管结构。并测量脊后神经分内、外侧支处至横突根部上缘的距离,内侧支在横突根部至后正中线和体表距离,骨纤维管中点至后正中线和体表的距离。2、60只SD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腰椎小关节(L5-6),关节内注入完全弗氏佐剂,为实验组;另一侧腰椎小关节(L5-6),关节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术后3天,7天,14天,21天和28天时,测定小关节滑膜中TNF-α和IL-1β炎性因子的含量,并行甲苯胺蓝染色和HE染色,并用OARSI评分系统评估关节软骨退变程度。3、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对照组40只,空白组8只。实验组为关节内注入5μL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 plasminogenactivator,uPA),对照组为关节内注入5μL生理盐水,空白组自然饲养不行手术干预。术前及术后第3、7、14、28、42、56天进行机械缩爪阈值及热刺痛阈值测量,并行脚印面积、站立时相持续时间、举步时相持续时间和举步速度的步态分析。术后第7、14、28、42、56天,随机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大鼠行小关节软骨甲苯胺蓝染色OARSI评分对关节软骨退变程度进行评价;滑膜HE染色行滑膜炎性评分;IL-1β、TNF-α和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评分。4、收集手术切除的腰椎小关节标本共24例。依据Weishaupt影像分级标准对MRI影像资料分级。小关节软骨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病理学评分。RT-PCR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PTCH1、HHIP的mRNA水平。并进行Weishaupt影像分级、病理评分和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脊后神经分内、外侧支处至横突根部上缘的距离为3.52~1.87mm;横突根部至后正中线和体表距离分别是2.4~3.3cm和3.1~4.6cm;骨纤维管中点与后正中线和体表距离分别是2.1~2.9cm和2.2~4.0cm。2、大体评分和OARSI评分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滑膜中TNF-α炎性因子在术后第3天、7天,IL-1β炎性因子在术后第3天、7天和14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3、机械缩爪阈值和脚印面积术后第3天、7天、1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站立时相持续时间、举步时相持续时间和举步速度术后第3天、7天、14天、28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苯胺蓝染色软骨退变程度,依据OARSI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术后第7天、14天、28天、42天、56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滑膜炎性程度评分术后第7天、14天、28天、42天、56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TNF-α、iNOS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术后第7天、14天、28天、42天、56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腰椎小关节病理OARSI评分与影像学Weishaupt分级呈正相关(P<0.01)。腰椎小关节影像学Weishaupt分级和腰椎小关节病理OARSI评分分别与GLI1, PTCH1和HHIP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1、腰椎小关节的神经主要由脊后神经内侧支支配。2、大鼠腰椎小关节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可诱导腰椎小关节退变,制备可用于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的动物模型。3、大鼠腰椎小关节内注射uPA可制备用于腰椎小关节退变疼痛研究的动物模型。4、证实Hedgehog信号通路参与了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