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的材料运用与精神诉求表达——以安塞尔姆·基弗艺术作品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e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语境的背景下,繁复缤纷的艺术形式构成了现代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格局,艺术作品的物质属性被进一步强化。重新审视“材料”,避免艺术作品流于纯粹物理视效的追逐和各种颜料与媒材的堆砌,摆脱“艺术物质化”现象,创造“有灵魂的,有意味的艺术作品”成为艺术创作中不断探讨的趋势。当今艺术家不断探索艺术形式在架上绘画、综合材料、摄影、装置、行为等艺术之间的自由转换和嫁接,以及思考形式与观念的高度统一,本文以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安塞尔姆·基弗为例,围绕其艺术思想和作品,分析作品中物质材料的运用与表现,并结合作者在架上绘画、剧场、行为艺术中的个人实践,探究当代艺术创作中材料与精神诉求表达之间的关系。  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梳理艺术材料的发展历程,引出现代多元艺术发展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为后文探讨材料的运用奠定基础;第二,以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思想和作品为例,指出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与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三,探讨材料本身的视觉审美特性以及在创作中如何利用材料传达创作者的精神诉求,从而达到材料与精神的契合;第四,通过对基弗作品研究获得的启发,结合作者在架上绘画、剧场和行为艺术新语境的实践探索,重新发现材料与精神诉求之间契合与制衡的关系。
其他文献
简单回顾半导体短波长激光器的发展过程,总结了GaN基激光二极管的发展以及GaN薄膜的几点技术进展。 A brief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 short-wavelength
清初小楷书家受晚明变革书风、“赵、董”书风的影响,以魏晋小楷为宗,推崇魏晋“神明”。这种“神明”是建立在一定的法度之上,清初大部分小楷呈现出以唐法运魏晋的小楷面貌
本文以荷兰导演伊文思的纪录片《愚公移山》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国内外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阐述了伊文思作为世界知名的纪录片导演是如何在文革中的中国开展拍摄工作的,将伊文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