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人脱细胞羊膜构建人工活性真皮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组织工程学技术,通过制备负载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人脱细胞羊膜细胞外基质(HAAM),再将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于HAAM支架上,来探讨构建一种新型人工活性真皮的可行性。   方法:   1、人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   2、去垢剂-酶消化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细胞外基质(HAAM),扫描电镜观察及检测其表面结构及孔隙率和孔隙大小,MTT法检测HAAM细胞毒性;   3、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特性,绘制药物缓释曲线,MTT法检测缓释微球细胞毒性;   4、BFGF基体式负载于HAAM,绘制药物缓释曲线,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于HAAM上的负载,扫描电镜观察负载情况;   5、取第四代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于HAAM、基体式负载BFGF的HAAM、复合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HAAM上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三种支架上生长的成纤维细胞层粘连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小儿包皮成纤维细胞,组织块贴壁5天左右即可观察到有梭形的成纤维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逐渐围绕组织块以环形放射状向外生长,细胞形态及增殖活性良好。传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快,形态好,显示活性良好。   2、制备的脱细胞羊膜为白色半透明状的薄膜,复水后柔韧性好。扫描电镜下可见纵横交错的编织状纤维结构,支架的表面及内部有较高的孔隙率,孔隙不规则,孔径大小约为10nm~100nm;MTT法检测HAAM细胞毒性显示材料毒性分级为1级,表明材料无细胞毒性,均为合格。   3、扫描电镜观察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表面形态显示微球分散较均匀,呈球形,粒径均匀,球体表面光滑;体外缓释曲线显示载药微球在前24小时内突释情况比较明显,累积释放量达到45%。此后进入缓释期,药物缓慢释放,到7天时,药物累积释放量达到90%。   4、BFGF基体式负载于HAAM的药物释放曲线显示药物初期释放速度很快,尤其是前24h内,药物累计释放达85%,至第7天释放达9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与HAAM表面粘附良好。MTT检测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细胞毒性显示材料毒性分级为1级,表明材料无细胞毒性,均为合格。   5、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在三种支架上生长良好,western blot检测培养三天的三种支架上成纤维细胞层粘连蛋白表达情况显示:未负载BFGF的HAAM,基体式负载BFGF的HAAM,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负载BFGF的HAAM上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所表达的层粘连蛋白量依次增加。   结论:   1、通过组织块法培养幼儿包皮,可以获得形态及增殖活性良好的真皮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不同代的成纤维细胞具有相似的增殖周期;   2、通过酶-去垢剂法所制备的人脱细胞羊膜细胞外基质,完整地去除了细胞成分而不损伤胶原支架结构,且无细胞毒性;   3、通过明胶-壳聚糖微球负载BFGF可以制备一个良好的BFGF缓释系统,无细胞毒性,可以起到缓慢、持续地释放BFGF的作用;   4、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负载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HAAM上,BFGF的持续缓慢释放及层粘连蛋白的高表达可以促进移植物的血管化,为构建一种新型的人工活性真皮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学、胶原代谢及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情况   目的:①观察糖尿病大鼠成模8周后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情况。   ②检测胶原代谢相关指标在糖尿大鼠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幼鼠肝组织病理,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TNF-α,Ach含量,ChAT、AChE活力的变化及与TNF-α的关系,探究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幼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实验分组:48只SPF级SD大鼠幼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trl组)、脓毒症组(LPS组),参附注射液组(SFI组)。各组16只。每组再按随机原则分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冠心病(CAD)发病率的提高,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被广泛应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冠脉支架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