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有效控制和治理沟道泥沙成为解决黄河问题的关键。长期实践证明,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等综合功能。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和关键性措施。为此,国家明确提出把淤地坝建设列为我国水利建设的“亮点”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实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这必将对黄土高原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淤地坝施工技术、监理制度、运行管理、淤积小流域保水能力与抗侵蚀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取得了以下认识:1、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加固处理是淤地坝施工的关键环节,从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淤地坝的加固处理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的一般方法和原理,以及工程实践现状。2、开展监理工作是保障水土保持骨干工程淤地坝建设工程质量、进度控制与投资控制得有效措施。阐明了现代淤地坝工程建设期的有效管理体系。3、从分析存在问题着手,确立了工程管理与工程检查观测的技术要求,阐述了运行过程坝体、放水设施、溢洪道、坝地养护维修的具体内容,分析坝系中骨干工程与支沟淤地坝协调蓄洪、排水、种植的运行模式,探讨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淤地坝管理机制。4、淤地坝工程不仅减少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增加了淤地种植面积,而且具有转化洪水为可利用水资源及提高小流域抗侵蚀能力的积极作用。依据韭园沟基流量的逐年上升的实测结果,论证了洪水转化为地下水资源及小流域整体抗侵蚀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