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赛珍珠作品中的教育观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a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不仅是形成纷繁人类思想和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作为倡导人类平等统一的使者,赛珍珠认为教育也是实现人类平等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母亲的角色使她特别关注青少年教育尤其是道德与心理教育,赛珍珠在感受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过程中,对边缘世界的生存与教育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多元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理论。我们可以从教育目的、教育主体以及教育方法三方面系统地分析赛珍珠作品中的教育观。赛珍珠提出教育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塑造完整的人,二是教育必须有实用性;接受教育的主体有三方面的特质,即平等性、主动性及社会性。在这一教育目的和主体理论的指导下,赛珍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她作品中有关学校教育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主体性、多样性与实用性原理。社会教育包括“血缘教育”与“环境教育”。赛珍珠从宗教及历史两方面阐述文明化沉淀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环境教育则包括家庭教育和个人历练。赛珍珠在探讨教育问题的时候,特别关注“边缘世界”的生活教育状况。所谓“边缘”就是微不足道被忽视被取代的意思。赛珍珠笔下的边缘人指的是被剥夺教育权利、生活水平低下或身心残疾的人,以及在文化冲突中迷失在不同文化中被忽视的人。赛珍珠认为受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从根本上帮助广大百姓摆脱贫困的途径;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是消除歧视与偏见实现文化交流与全人类平等的唯一渠道。另外,赛珍珠以自身的教育经历为例,分析了“迷失一代”及跨文化多元教育问题,文化差异的冲突导致了文化身份的迷失,对移民者来说,必要的本土意识教育与挖掘“相似养分”能力的教育是实现各族文化融合的途径,而多元化教育的前提是共同的语言,语言是不同文化沟通的工具。研究赛珍珠作品中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尤其是她有关边缘人群的教育观点和跨文化多元教育观,对于我们在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里进行的教育事业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At pres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re facing a critical situation. In the past, the only measurement for a good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was that his/her stud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在这种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中译英译者在向英语国家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时,应该具有明显的文化意识,不但要译介作品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