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大气中CO2的浓度明显增大,使得过去140年中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4~0.8℃,达到了1000年以来的最高值。人们预期,全国变暖可能会使大气变干,导致陆地上水体蒸发量上升,势必引起水循环的一系列变化。但目前在分析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时,却发现有些区域平均的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存在下降的趋势。那么到底全球水循环是怎样变化的?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实际蒸发到底是如何变化的?这些都是全球气象和水文学家正在面临的问题。 本文利用全国533个常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1960-2000年间降水、气温、风速、云量、日较差、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并详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与这些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可能引起蒸发皿蒸发变化的原因。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对全国及其划分的各个子区域的潜在蒸发量进行了计算,并以其计算值为标准,比较了Thornthwaite方法的计算结果和蒸发皿测量的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1) 1960-2000年蒸发皿蒸发无论是在整个中国还是在所划分的8个区中都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显著性检验超过99%),其中下降最大的区域是西北西部,东北区的下降最小,而且从西北到东南有逐渐变小的趋势。 2) 影响中国整体蒸发皿蒸发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风速、日较差、日照时数和总辐射。 3) 各个气象因子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4) 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ETO值在中国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但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ETO和蒸发皿蒸发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蒸发皿蒸发的数据对中国各个区域的蒸发皿蒸发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除青藏高原外,其它区域的蒸发皿蒸发系数绝大部分都处于0.55-0.85之间。5) Thomthwaite方法对全国潜在蒸散的估算值与Penman一Monteith方法 的估算值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发现在中国北方,FAO Penman一Monteith方法的估算值比Thomthwaite方法的估算值要小些, 而在南方尤其是青藏高原、西南区和东南区Thomthwaite方法的估算 值要大于FAO Penman一Monteith方法的估算值。关键词:蒸发皿蒸发,参考作物蒸散,Penman一Monteith方法,Thornthwaite方法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