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与防治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4fc561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20只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P7置75%氧浓度环境中,P12返回正常空气中,对照组始终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P17行荧光素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及病理切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幼鼠P12、P14、P17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只,取视网膜,应用realtime-PCR定量检测各时间点Annexin A2mRNA和TPAmRNA水平;HSS治疗组10只OIR模型小鼠腹腔注射饱和氢盐水、HSS对照组10只OIR模型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正常组10只小鼠分别于P17用高分子量荧光素灌注造影观察血管分布与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用realtime-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表达,并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1.荧光素灌注造影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视网膜中央呈无灌注区域,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荧光素渗漏,对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均匀,未见无灌注区和荧光素渗漏;病理切片可见实验组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79.70±7.57,对照组为0.28±0.12,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2.P12和P17时,实验组与对照组Annexin A2mRNA和TPA 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P14时,实验组Annexin A2mRNA和TPA mRNA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1)。3.HSS治疗组荧光素灌注造影未见无灌注区、新生血管丛及荧光素渗漏;HSS对照组荧光素灌注造影视网膜视乳头周边可见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血管不规则扩、迂曲,无灌注区周围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素渗漏;正常组荧光素灌注造影视网膜未见无灌注区及荧光素渗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HSS治疗组、HSS对照组和正常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41.00±8.01、79.70±7.57和0.90±1.28,HSS治疗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SS治疗组与HSS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显示VEGF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色素上皮细胞层,VEGF蛋白阳性表达HSS治疗组、HSS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为1.46±0.01、2.92±0.70和1.30±0.06;HSS治疗组、HSS对照组和正常组VEGFmRNA表达量分别为1.94±0.12、7.40±0.04和1.00±0.03,HSS治疗组与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治疗组与HSS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视网膜中MDA含量HSS治疗组为16.07±1.05 nmol/mg prot, HSS对照组为22.42±2.24 nmol/mg prot,正常组为5.17±4.23 nmol/mg prot, HSS治疗组与HSS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正常组与HSS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高,可做为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的动物模型;Annexin A2和TPA与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饱和氢盐水对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同时能注意挖掘教材,达到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兴趣挖掘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正文: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不论是教室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
目的:观察控制性阈值降压下不同持续时间的低血压对大鼠心肌酶学及心肌细胞TroponinⅠ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持续控制性阈值低血压安全时限和心肌损伤发生发展情况。方法:24只大鼠
背景与目的:癫痫被认为是脑内神经元高度同步化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综合征。物理学意义上的放电行为即正电荷顺电势差快速扩散,电势差是带电离子运动的电化学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