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尽意”—中国古典舞身体表意功能的表演实践探索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语言从“象”到“意”,可以巧妙地传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在意象。中国古典舞通过其独特的美学意蕴组织身体动作元素,形成具有独特韵味的身体语言,表达含蓄隽永的情感,体现着生命意义的律动。中国古典舞体现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追求。笔者认为,中国古典舞不仅是流动的画,更是无声的诗,虽不用最直接、最便捷的言语进行表达,但无处不流露中国古典特有的“诗情画意”。舞者的身体作为主客体统一的整体,既可产生直接而强烈的情感,又可创造出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意象表达。“尽意”是“立象”的目的,在具体表演过程中,演员对作品内在意蕴的体悟,是对“象”成功塑造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意象的启发与引导可有效帮助演员提高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但仅通过剧目课的训练内容会较难达到身体表意训练的理想效果,还需演员在表演实践中不断探寻。因此,本文以“立象尽意”为命题,旨在探索表演实践中身体表意功能的训练和意义,以学位作品《无声诗》为实践内容,从中国古典舞的身体表意功能入手,设计、编排作品形象和动作语汇,强调演员身体的语言性以更好的表达作品的“象”之“意”。通过实践排练、理论研究两方面来共同分析和研究身体表意功能的重要性,并借助舞者的身体反馈来探寻在表演实践过程中舞者身体表意训练的方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舞蹈教育得到我国教育领域相关人员的重视,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过程中,有关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也逐渐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因而本文结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有效传承,强化民族民间舞蹈在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