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城市化水平与市场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深化。少数民族群众作为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展开了城市化进程。加快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城市化进程,是我党和国家必须完成的目标和任务。推进城市化,有助于加快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从而提高效率,加快实现工业化。加快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可以开拓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的就业就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现状的研究和总结,得出我国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有多重实现途径,这些途径可分为主动型的城市化和被动型的城市化。散杂居地区城市化水平虽相对较高,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少数民族成员和其他民族的成员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同时也增加相互间的摩擦几率。城市化虽然促进了少数民族自身的经济发展,但也对其传统产业带来了挑战。生活在城市中的少数民族虽然增加了自身受教育机会,提高了受教育水平,但对少数民族自身的传统教育的冲击也不可忽视。
帮助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加快城市化进程,不仅需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散杂居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还需要对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进行完善与落实,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发展特色少数民族产业,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机会,关心其在城市中的生产生活,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推进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小康生活的建设步伐,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走出具有特色的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