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色觉障碍及黄斑视网膜厚度变化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丰富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突出的非运动症状包括情感障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以及视觉功能损害。视觉功能障碍作为PD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因其与PD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关系密切,近几年逐渐成为了新的热点,并有望与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一样,成为P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在视觉功能检测领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视网膜成像技术,应用于PD视网膜的研究已有10余年,多项相关研究发现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可作为P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孟塞尔色棋是一种较精确的色觉测试方法,多项应用其的研究发现在PD患者中,随着病情进展,色觉障碍逐渐加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色觉及黄斑厚度在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其特征,色觉和黄斑厚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色觉改变与黄斑厚度变化有无关系。  方法:纳入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PD患者30例为病例组,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大连市友谊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者均进行神经-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采用拓普康非接触眼压仪(TOPCONCT-80)测眼压,OCT扫描仪在“Macular Cube512×128”模式下行黄斑区扫描,获取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中心子区厚度、3毫米圈和6毫米圈的四个象限厚度和黄斑立方体平均厚度)。并应用孟塞尔色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双眼及单眼色觉测试。病例组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国际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nified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Ⅲ部分运动评估和Hoehn and Yahr(HY)分期。本研究定义PD患者肢体症状严重侧眼睛为同侧眼亚组,对侧的眼为对侧眼亚组,对照组每名健康人随机抽取一只眼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计量资料(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和色觉检测)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量描述运用均数±标准差,病例组的变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说明其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病例组年龄为69.6±9.4岁,对照组年龄为70.5±6.5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病程为3.6±4.3年,UPDRSⅢ评分为22.8±8.8分,HY分期为1.8±0.8期。同侧眼亚组的黄斑区视网膜的中心子区(p=0.001),3毫米圈四个象限(上方像限(p=0.001)、下方象限(p=0.001)、鼻侧象限(p=0.001)、颞侧象限(p=0.001)),及6毫米圈三个象限(上方像限(p=0.001)、下方象限(p=0.006)、鼻侧象限(p=0.001))及黄斑立方体平均厚度(p=0.001)均较对照组显著变薄。对侧眼亚组的黄斑区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子区(p=0.001),3毫米圈四个象限(上方象限(p=0.001)、下方象限(p=0.001)、鼻侧象限(p=0.001)、颞侧象限(p=0.001)),6毫米圈四个象限(上方象限(p=0.001),下方象限(p=0.001),鼻侧象限(p=0.001),颞侧象限(p=0.037))及黄斑立方体平均厚度(p=0.001)均较对照组显著变薄。色觉测试显示病例组双眼(p=0.001)、同侧眼亚组(p=0.001)、对侧眼亚组(p=0.001)较对照组有显著辨色障碍。病例组各色轴内辨色能力均较对照组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同侧眼亚组3mm圈鼻侧象限(r=-0.676,p=0.001)及立方体平均厚度(r=-0.416,p=0.022)与HY分期呈显著负相关。病例组对侧眼亚组6mm圈下方象限(r=-0.361,p=0.050)、6m圈颞侧象限(r=-0.528,p=0.003)及立方体平均厚度(r=-0.370,p=0.044)均与HY分期呈显著负相关。病例组同侧眼亚组黄斑3mm圈鼻侧象限(r=-0.361,p=0.050)及立方体平均厚度(r=-0.394,p=0.031)均与UPDRSⅢ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病例组对侧眼亚组6mm圈颞侧(r=-0.446,p=0.014)及立方体平均厚度(r=-0.365,p=0.047)均与UPDRSⅢ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病例组双眼(r=0.752,p=0.001)、同侧眼亚组(r=0.663,p=0.001)及对侧眼亚组(r=0.592,p=0.001)的色觉总错误得分均与HY分期呈显著正相关。病例组双眼(r=0.469,p=0.009)、同侧眼亚组(r=0.441,p=0.015)及对侧眼亚组(r=0.461,p=0.010)色觉总错误得分均与UPDRSⅢ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病例组同侧眼亚组黄斑区各象限厚度及对侧眼亚组黄斑区各象限厚度与该眼色觉总错误得分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本研究发现同对照组相比,PD患者存在黄斑区视网膜的变薄及色觉辨别障碍,且随着病情进展,黄斑区部分象限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色觉障碍也加重。然而色觉障碍与黄斑区厚度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目前OCT及孟塞尔色觉作为两项有效的无创、廉价、易获得的检查手段,单独或联合应用将有助于辅助PD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PD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评估药物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严重精神病性障碍,它的高复发特点严重伤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药物治疗仍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主要手段,心理社会干预措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