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x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和泥沙共同作用塑造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多数河、湖的水沙情势已经被改变,这些变化将改变水生生境,增加生理压力,直接威胁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发展。研究气候和人类活动诱导的水沙变异及其生态效应,探索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措施,是当前水生态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洞庭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而作为长江三峡大坝下游的第一个大型通江湖泊,其水沙情势受到江湖关系改变、气候波动等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洞庭湖为研究区,以生态水文学、数量生态学等为理论依据,以统计和遥感为技术支撑,对水沙情势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利用配对的水环境(栖息地景观格局、水质因子)和水生生物(以普遍应用于淡水生态学研究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为目标生物类群)数据,剖析水沙情势变化的生态效应,探究湖区生态保护应关注的关键水沙变量及其阈值范围,为湖泊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有:(1)采用MK趋势检测、突变检测分析洞庭湖流量、含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0-1980年、1981-2002年及2003-2014年三个时段,然后参考水文指标法(IHA),将水沙全过程划分为45个指标,采用变化范围法(RVA)评价洞庭湖水沙情势多年变化特征和总体趋势。结果显示,相比于1960-1980年,2003年后洞庭湖水文、泥沙的大多数特征变量发生中等以上程度(改变度>0.25)的改变,整体改变度为0.57(改变程度大);相比于1981-2002年,2003年后水沙改变主要体现在小时间尺度的极端高流量/含沙量大小、季尺度的极端低流量/含沙量大小、流量上升过程及高、低含沙量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整体改变度为0.32(改变程度中等);出入湖径流量比、三口断流天数和排沙比较前两个时段均发生了中等以上程度的改变,江湖关系及湖盆稳定度不断变化。此外,泥沙情势比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更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水沙变量主成分表征洞庭湖总体水沙情势。(2)通过水体边缘检测和多时相遥感影像叠加分析,对消落区进行界定和分区,分析与水生生物关系密切的频繁淹水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并结合水沙情势总体特征变量,揭示水沙情势与栖息地景观格局的关系。结果显示1989-2014年间湖区景观格局破碎程度由逐渐升高转为降低,景观的复杂程度增大,且在2003年后更加稳定,景观异质性有一定程度增大;四种主要景观类型中,苔草滩地和芦苇滩地的变化更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沙情势对区域整体景观格局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年内极端低值流量变化,各类型景观也受到水沙情势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流量过程主要影响水体和苔草滩地,年内极端低流量主要影响芦苇滩地,泥沙情势是影响泥沙滩地的关键因素。(3)分析洞庭湖水质长期变化特征,并结合水沙情势特征变量,揭示水沙情势与水质因子的关系。洞庭湖典型水质指标在1991-2014年间呈波动变化趋势,总氮浓度、溶解氧含量、水温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大小或变幅表现出了 2003年前后的显著差异性;与水沙情势特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PH外,其余指标均受到水沙情势不同程度的影响,湖泊泥沙输入与湖盆冲淤程度对水质的影响更显著,高流量过程及江湖连通性也对水温有一定的影响。(4)采用趋势分析、差异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等统计方法,阐明洞庭湖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方差分解分析,识别水沙情势与栖息地环境因子对群落变化的贡献。结果显示1988-2014年丰度、物种数和多样性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在2003年后的前2年出现了短期高峰,之后又经历了逐渐下降的过程;全湖群落组成、优势物种和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均表现出2003年前后的两个时段的差异。水沙情势和栖息地环境因子共解释68.27%的群落变化,其中单独解释的部分分别为31.48%和12.52%,交互作用的贡献率为24.27%;水沙情势变化是影响洞庭湖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环境特别是水质因子也很重要,在湖泊管理项目中应该被考虑。(5)采用BIO-ENV分析和响应面法筛选影响各分类群的关键水沙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为生物丰度控制目标,考虑各分类群权重,最终确定关键变量的管理目标范围:高含沙平均持续天数16~21天/年、流量下降频次33~38次/年、枯季水流含沙量0.10~0.12kg/m3、排沙比155.68%~278.67%、90天平均最大含沙量0.10~0.15kg/m3、日均最大流量发生时间为年内第153~216天,该结果可为湖泊生态保护管理提供参考。(6)根据水沙特征变量与环境因子、关键指示物种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定量关系,总结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的生态效应:洞庭湖高流量脉冲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峰值流量降低、流量涨落速率更平缓,促使栖息地景观破碎程度增加,影响水温,降低水生昆虫丰度;小时间尺度极端低流量有所增加,使消落区区域景观复杂程度和异质性增加;季尺度极端低流量因枯水期历时延长而降低,促使浅水物种扩张;江湖水沙交换作用减弱,促使水温升高,同时不利于底栖无脊椎动物中其它类的生长;各时期、各尺度含沙量的降低能够改善栖息地景观格局的破碎化发展,但对水污染有加剧作用,对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但有利于刮食者的生存;湖盆由淤转冲,对水质影响较明显,且湖盆稳定度经历了由逐渐增加到大幅降低,冲刷加剧后对水生生物产生显著负面效应。综上所述,近年来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一定程度上使栖息地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加,加剧水污染程度,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负面影响更显著。(7)对比三峡工程运行后和“无三峡”状态下水沙情势对管理目标范围的满足程度,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不是造成洞庭湖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软体动物丰度的影响上。
其他文献
南朝梁代释慧皎的《高僧传》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体例完整、材料翔实的佛教高僧传记集,它常被用作研究早期中国佛教发展的史料,也被视为文学作品,其文学性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其蕴含的文艺观念长期受到忽略。《高僧传》本身是一部成熟优秀的佛教传记文学作品,吸取了印度佛教传记和中国传记的写作传统,是慧皎博采众方传记写作观念的呈现;《高僧传》提出的传主选择标准,亦即是人物品评标准,也为后世僧传所认可和沿用。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和能源的日益紧迫已经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相比于市场上成熟的主要依靠化石能源消耗的膜法和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利用地球上丰富的清洁可再生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和发电,既能够有效缓解淡水和能源紧缺问题,又可以加快我国尽快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和发电,本文围绕着太阳能海水淡化及发电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具体
在核酸当中已经有大量的修饰碱基被发现了,它们与常规的碱基(A,T/U,C,G)一起协同参与生物体的功能调控。其中有很多修饰碱基的功能化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例如DNA和RNA的甲基化修饰。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的修饰碱基它们的功能还处于探索发掘阶段,例如DNA中的脱氧尿嘧啶(d U)修饰,RNA中的N1-甲基腺苷(m~1A)修饰。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以d U和m~1A作为研究对象,为探究他们在生物体内的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以其大容量、高电压等级、低功率损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受到生产和封装技术、散热条件以及工作环境等条件的限制,IGBT芯片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模块结温过高,进而老化甚至失效。焊料层被认为是IGBT模块封装结构中最脆弱的部位之一,其空洞和裂纹等老化状态会影响模
为了应对全球化石能源逐渐短缺和自然环境恶化的危机,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使用,能源互联网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它是将大量分布式蓄能装置、分布式能量收集装置和各种类型的能量负荷连接起来,形成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充分有效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能源网络。其中固态变压器(SST)是电能的转换和传输的核心。除了实现电气隔离、能量传输和电压变换,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并且它可以灵活控制电压的幅值和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已经成为疾病死因之首,是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为此,科研工作者为发展灵敏的诊断方法和高效的治疗手段付出了巨大努力。相对于蛋白,核酸肿瘤标志物在癌症早期诊断领域展现出了更大的优势,主要是因为核酸具有自扩增,设计灵活以及稳定性好等特点,更容易通过构建通用型检测体系实现多重靶标核酸标志物的高灵敏分析。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核酸扩增策略为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核酸表达谱的微小变化提供了
可燃气体的爆炸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为了抑制爆炸传播,减小爆炸范围,把爆炸的危害程度控制到最小,掌握可燃性气体爆炸的规律、特点和抑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管道内的爆炸进行模拟,然后引入真空仓,研究真空仓在不同真空度条件下的抑爆效果。把自动抑爆技术和真空抑爆技术相结合,自主设计了一套基于Lab VIEW控制系统的新型管道式爆炸检测和真空自动抑爆装置,并详细介绍了实验装置的各部分构成,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日中天,房价的节节攀升影响着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研究表明,人口流动与房地产市场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人口流动扩大了老百姓对房子的需求,正向推动了房价上涨;然而当房价上涨到一定的高位时却对人口流入产生抑制效应,当迁移者预期自己在某个城市无法买房定居时,就会选择不再流入该城市。也就是说,迁移者是以未来视角在看待流动这件事,致力于追求未来不流动,房子即是未来稳定的保障。然而自O
在异族入侵、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批著名中学,如北师大附属中学、天津南开中学、湖南明德中学、江苏扬州中学、苏州中学等,为各领域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人才需求,同时因应而生了诸多著名中学校长,如林砺儒、张伯苓、胡元倓、周厚枢、汪懋祖等,并促进了近代中学教育体制与模式的中国化,进一步推动了民国近代中学教育的转型,在我国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