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物学论证式教学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具备综合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科学思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已经成为生物教育者关注的重点。论证式教学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与科学家们的发现问题、提出主张,经质疑、辩驳,修改完善主张的过程,是培养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如何运用论证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济宁市为例调查了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结合已有文献及教学经验,提出了在高中生物学中运用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希望能为一线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国内外有关于科学思维与论证式教学的研究现状,界定了论证式教学、科学思维等相关概念。其次,采用调查法对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师应用论证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养的情况及学生科学思维水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于科学思维的理论研究并不够深入,体现在对科学思维的内涵了解程度不足,对科学思维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法了解不够全面;教师虽然普遍认同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但是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却难以落实到行动;多数教师虽然都知道论证式教学,并了解其在促进学科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论证式教学各要素如说出证据、质疑辩驳等在课堂之中的运用体现不足,因此,教师了解论证式教学的程度及在教学中应用论证式教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调查还发现,高中生科学思维水平整体较好,但其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普遍处于中等或者中等以下的水平,处于优秀水平的学生较少,需要进一步培养。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第一、确定授课内容、准备论证资料第二、教师展示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讨问题第三、基于已有知识、资料,提出主张第四、寻找证据、建构理由,科学解释支持主张第五、开放式质疑和辩驳,修改/完善主张等5个基本环节;并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交流、重视数据资料分析、以质疑与辩驳为突破点、巧妙贯穿TAP论证模型各要素等教学策略。为检验所提出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设计了四个教学案例,将其应用于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高,科学思维能力的各个方面均有所提升,面对问题不仅能够积极独立的探究与思考,而且思维的逻辑性也大大提升,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刻的理解科学本质,说明笔者所提出的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策略是有效的。研究表明论证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加强对论证式教学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之中。
其他文献
研究目标:总结收入分配制度演进规律,提供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政策协调安排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政策文本提炼收入分配演进规律,利用国民收入核算数据,估算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比例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遵循从重效率向重公平转变的演进逻辑,经历了克服平均主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更加重视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四个发展阶段。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主导机制,需要提供公平分配秩序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咸宁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食品产业基础扎实,但也面临“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通过对国内外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的分析,结合咸宁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应对咸宁食品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对策:“明确主导产业,健全产业体系”“改善传统工艺,研发创新食品”“加强品牌建设,拓展营销渠道”“深化“三产”融合,延伸产业价值”“依托高校平台,进行技术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的背景下,教师为适应时代变化,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要善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磨课效率,增强磨课效果。“微视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质量以及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微视频在小学体育教师磨课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主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注重点,而合理的双重环境规制则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不论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正式环境规制还是以民众为主导的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环保问题的约束都起着较大的作用。绿色创新活动是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价值,开展绿色创新活动是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问题的关键。因此,研究分析双重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以我国双重环境
背景材料: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聚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意味着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把收入分配制度建设与改革作为一个主攻方向。
期刊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迅猛,中小企业阵容迅速扩充,这些企业在我国优化市场经济机制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许多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该类企业研发投入大,需要较多的资金,加之国内金融体系发展时间不长,尚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可融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科创板的诞生是我国资本市场优化的标志,它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一种独立于主板的上市融资渠道,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型
报纸
为了研究野外组合式软体油罐在不同辐射强度下的燃烧特性,通过锥形量热仪对软体油罐样本进行燃烧实验,选用25,35,50 kW/m~2三种典型的热辐射强度进行研究,得到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比消光面积、烟气生成速率、火焰形态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热辐射强度为50 kW/m~2时,点燃时间分别为25,35 kW/m~2时的38%和53%;最大热释放速率分别为25,35kW/m~2时的1.4倍和1.
收入分配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收入分配差距虽然与地域、行业等客观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个体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在对社会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反映出收入分配制度、政策以及相关调控的不完善、不到位。
期刊
对心理健康绝不能就事论事,它有着特定的社会根源。本文以本体安全感概念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从心理健康研究的社会学取向着手,系统探讨了本体安全感的两个核心变量:自我认同和环境适应。前者是人格发展中自我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后者是取得社会生活的平衡感和秩序感。由于自我内部的连续一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良好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本体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互为因果关系。本体安全感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