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在孕11-14周时对处于胎盘前置状态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胎盘在孕晚期时能否迁移至正常位置,并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点,对胎盘迁移的规律进行总结,并回顾性分析通过超声可以预测胎盘迁移的相关声像图特点,以达到在孕早期评估胎盘位置异常的目的。研究方法:收集在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孕11-14周时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表现为胎盘前置状态的孕妇共300例,且均得到38周时的超声结果。超声检查使用GE Voluson E8和E10超声诊断仪,对符合条件者进行声像图采集、观察、存储,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病史(包括年龄、NT值、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史及子宫腺肌症史)。根据孕38周时超声显示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为分组标准对不同胎盘迁移结局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组:孕38周时,胎盘下缘仍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者21例,为始终保持前置胎盘组;对照组:孕38周时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2cm,且经过每四周一次超声随访观察,临床资料完备的62例病例作为对照组。以统计分析应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评估孕周与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距离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来检验两组的超声图像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赋予分值,计算每个孕妇始终保持前置胎盘的危险程度总分值,用ROC曲线计算评分法预测前置胎盘的曲线下面积,确定最佳分界点、敏感性及特异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00例孕妇中21例38周时仍为前置胎盘。279例胎盘迁移至正常位置,其中有62例进行了每4周一次共7次的超声跟踪随访观察,临床资料完备。将始终保持胎盘前置状态的21例作为病例组,其余胎盘恢复至正常位置且经过了跟踪随访观察的62例为对照组。孕早期表现为前置胎盘状态的孕妇在晚孕期迁移至正常位置的比例为93%。(2)对照组中,在第15周0天-18周6天有14例(22.58%)迁移至正常位置,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0.44±0.90cm;19周0天-22周6天有35例(56.45%)胎盘迁移至正常位置,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1.65±1.66cm;23周0天-26周6天有58例(93.55%)迁移至正常位置,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4.60±2.29cm;27周0天-30周6天全部迁移至正常位置,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5.81±2.00cm。31周0天-34周6天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6.31±1.53cm;第35周0天-38周6天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6.52±1.25cm。(3)当孕11-14周时,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胎盘主体覆盖宫颈内口、后壁胎盘、脐带入口位置位于宫体下部、胎盘有内液性区这些特点时,持续保持前置胎盘的可能性较大。将这几项声像图特点,每一项分别记为1分,当总分≥3时为最佳分界点,此时预测保持前置胎盘状态的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85.5%。结论:(1)在孕早期表现为前置胎盘状态时,胎盘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向正常位置迁移,约93%在孕晚期恢复正常;(2)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在孕23周-孕27周时变化最大,可以在此时进行复查。(3)本研究分析了超声可以观测到的声像图特征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得到了当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主体覆盖宫颈内口、后壁胎盘、脐带入口位置位于子宫下部、胎盘有内液性区这些特点时,持续保持前置胎盘的可能性较大,并对其始终保持前置胎盘的危险程度进行了评分,当始终保持前置胎盘的危险程度评分≥3分时,即上述超声图像特征出现3项及以上时,胎盘持续前置状态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