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的汉字设计是目前平面设计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字体设计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如何使民族与国际更好的融合,一直是中国设计界苦苦寻觅的方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从汉字设计入手,对中日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展开分析比较。全文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中日汉字的形成及其发展。重点介绍中国汉字从形成到发展的历史过程,到了汉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真、草、隶、篆四种主要书体。日本也是在这一时期,把汉字从中国引入,自此结束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最后谈了进行汉字设计比较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中日汉字设计的发展史。由于中日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交织在一起,所以此章节一并论述。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时期、铅字时期、光与电的时期。早期日本学习中国,到了近现代在字体设计方面大大小超过了中国。第三章中日传统审美的差异。这也是本文重点论述的章节之一。通过列举互为对立的四组审美特征:飞动与寂静、宏大与精微、欢愉与伤感、繁复与简约。找出中日之间的差异性极其的根源。第四章民族渊源—对中日现代汉字设计作品分析。中国与日本的设计师由于文化、审美的差异性对汉字的理解上有很大的不同,随之带来的是在汉字设计视觉表现上的差异性。第五章中日字体设计方面在对待传统与现代、民主与国际所走过的不同道路。中国在传统上有很深的积淀,但是在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的落后造成了汉字设计的滞后。而日本不仅跟上了工业化前进的步伐,甚至大大超前。在进行民族与国际的交融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与国际特点的字体设计。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全篇以整体中日汉字,及汉字设计发展历史为经,以分析中日审美区别为纬,对中国汉字设计结合传统,日本汉字设计融合国际,系统展开研究。比较出中日两国的审美差异和中国汉字设计存在的不足,对中国汉字设计如何更好地结合现代,又体现中国文化传统,达到借鉴的目的。使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能更好的兼顾本土文化的思考。